过于“安静”的孩子,人们说他像傻子;过于好动的儿童,又说他有多动症。哎,做个家长衬心如意的孩子,其实也不容易呀。
近日,一位妈妈在某网站论坛上吐槽称,他家的三岁娃,从早上起来就不停的把这里的东西往他房间里面挪;各种椅子和玩具把房间塞满之后,又开始跑到厨房寻找“玩具 ”。
孩子前面搬,妈妈跟在后面收,一天下来整个人都不好了,腰都直不起来。
这种情形整整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朋友都称是小儿多动症,劝他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这位妈妈始终觉得孩子好动贪玩属正常,等年龄大点就会好。
究竟什么样的活动量算好动,哪些过度的表现地算多动呢?其实,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
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的智力和基本生活都很正常, 但是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如何辨别小儿多动症?专家教您3招认识“多动症、抽动症”。
淘气与小儿多动症的区别
实际上,淘气和医学上所说的小儿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淘气是指正常小儿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从医学角度看,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都感到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实践”一番。
又因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他们表现活跃、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像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而有的孩子从小格外调皮、不听话,一天到晚手脚不停、坐立不安、六神不定,爱吵闹,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性情急躁,容易激动,自制能力极差,常常无事生非,还有一定的破坏欲,在学校里不守纪律,上课坐不住,精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秩序,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极不稳定。
这些便是得了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患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正常,只是由于大脑功能发生轻微障碍,而出现行为异常。这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的倾向。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与人难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教育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部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小儿多动症患病率为5%—10%,国内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baobaojiankang/1698591984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