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流鼻涕时,总会感觉很不舒服,需要妈妈的护理和陪伴,那么宝宝预防感冒药有哪些?感冒期间不能做什么?下面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预防感冒药有哪些?
1、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2、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3、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4、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5、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感冒期间不能做什么?
1.感冒本身就属于一种内环境紊乱的表现。如果这期间吃一些油腻、辛辣还有海鲜类的食物,很有可能会加重宝宝感冒病情。并且宝宝感冒期间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而上述食物一般不容易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所以感冒期间建议多喝水,清淡饮食,避免着凉。2.如果只是出现一些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感冒症状,多属于普通感冒表现。可以先注意观察,注意保暖,这种普通感冒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小儿感冒药。
无论是用抗病毒药物、退热药,还是抗生素,都应注意:
(1)剂量与服用时间严格遵照医嘱。(2)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3)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用扑热息痛。
(4)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5)氨基碱和小苏打类碱性药不能同时服,否则会降低药效。
宝宝预防接种后发热怎样处理?
预防接种是用人工自动免疫的方法,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制剂应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抗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注射于人体后,对人体形成一种外来刺激,可使机体产生发热等全身反应。那么,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应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应该看一看发热程度如何。一般体温在38.5℃以下,小儿无明显其它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发热属于正常反应,短时间内即可消失。如果体温在38.5 ℃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以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之类,同时要让患儿多饮水。这种预防接种后发热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属于反应性发热,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应考虑是否在此期间合并了其它的感染,并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小儿预防接种后,局部可能会有瘙痒感,切勿让患儿搔抓。否则,可能会使局部感染化脓,导致感染性发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做好局部感染的处理。如果局部感染严重,需全身应用抗菌素治疗。
宝宝预防接种针的一些问题
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要操心的事可是不少呢,预防接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件大事!新手爸妈们,你们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宝宝打疫苗针吗?都有哪些疫苗是必须要接种的吗?给宝宝接种疫苗前后要注意哪些事情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给宝宝接种疫苗的时间表
一般来说,宝宝一出生就马上需要接种疫苗。最迟在出生24小时内给宝宝接种卡介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卡介苗目的是让宝宝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一针就可以。而乙肝疫苗目的是要预防传染乙肝病毒,需要分三次,出生24小时内是打第一针。此后宝宝满一个月时接种第二次乙肝疫苗,满六个月时接种第三次。实践证明乙肝疫苗对宝宝的免疫效果是显著的。
除此之外,宝宝一岁之内需要接种或者选择接种的疫苗还有很多,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等。具体该给宝宝接种哪几类,可以根据当地的规定给宝宝选择。
哪些疫苗是必须要接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宝宝接种的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般没有特殊情况,都需要给宝宝接种第一类免费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白百破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流脑A群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A+C群疫苗等。第二类自费疫苗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接种,主要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霍乱疫苗等。未来,我国的儿童免疫接种范围还会逐渐地扩大。
接种疫苗前要注意的
及时有规律地给宝宝接种疫苗对宝宝健康至关重要,一般没有特殊情况出现,就按照预防接种证上的时间表给宝宝接种疫苗。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到了接种的时间宝宝刚好感冒发烧、腹泻等,最好延迟接种的时间,以防宝宝出现不良反应,也不至于影响宝宝免疫力的生成。要让宝宝尽快康复,然后再请医生重新安排时间。
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
宝宝接种疫苗后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烧、腹泻、皮疹、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一般都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出现,而且基本不会持续到3天以上。家长要注意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
1.让宝宝好好休息,不要过于好动。
2.保护打针部位的干净清爽,不要挠抓、不要碰水,以防局部感染。
3.不给宝宝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4.给宝宝多喂些开水。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baobaojiankang/16985963232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