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老咳嗽怎么办,千万别乱止咳

妈妈无忧网

小孩老咳嗽怎么办,千万别乱止咳

以致老母亲我对这个时节的北京,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忌惮却又无可奈何——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5岁大娃的过敏性咳嗽。

关于大娃过敏性咳嗽,小编之前在留言里提过

立春后,这段时间本来大娃没怎么咳嗽了,怎料这两天北京降雪气温下降了,大娃的过敏性咳嗽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大娃这两天被舅妈接过去和哥哥一起玩,结果晚上睡觉时又开始咳嗽,吓得舅妈一晚都没睡好

要说这过敏性咳嗽有多难缠,大概只有经历过的妈妈才会懂,看看后台妈妈们的留言

那么,孩子一不小心得了过敏性咳嗽怎么办?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有关吗?如何治疗呢?

今天我们请我们的儿科医生一一来帮我们解答。

01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有关系吗?

这二者之间没有特别直接的相互诱发的关系,不过存在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可能会因为鼻内分泌物的倒流等问题,引起孩子慢性咳嗽。

更多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存在过敏的问题,而同时出现咳嗽和鼻炎的表现

或者说孩子如果体质上容易过敏,可能会同时出现过敏相关的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的表现,就像发热和咳嗽都是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但并不是因为发热导致了孩子咳嗽,也不因为咳嗽导致发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的慢性咳嗽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有关,主要是由于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腭扁桃体和(或)增殖体肥大、鼻息肉等上气道疾病而引起的慢性咳嗽,不一定只是由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

所以,妈妈们还是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仔细甄别。

02什么是过敏性咳嗽?

2013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指出:

一般临床上有慢性咳嗽表现,具有特应性体质,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又并非支气管哮喘或者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这样一类孩子,在文献中会归为过敏性咳嗽。

常见的表现主要是:超过四周以上的慢性咳嗽,干咳为主。

一般去医院检查的话,医生的判断标准通常是这样的

03导致过敏性咳嗽的原因

1.体质因素:

从体质上讲,过敏性咳嗽的孩子有特应性体质,也就是比较容易过敏,比较容易被某种因素触发而导致咳嗽。

2.环境因素:

包括一些冷空气、油烟、刺激性气体、花粉、粉尘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咳嗽。

当然其他明确的过敏原也可能是诱因,至于具体的过敏原就因人而异了,每个孩子有很大个体差异。

04如何预防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这么难缠,那么怎么能尽可能预防呢?

要注意从小就避免过敏原的接触,比如说很多孩子有过敏倾向,尤其是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过敏。

很多过敏性疾病的出现,实际上和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喂养还有关系,因为孩子小月龄的时候肠道发育等还不健全,因此如果持续接触过敏原,就很容易使孩子处于一个持续被致敏的状态下,而使孩子进入过敏历程,一旦进入过敏历程,就像火车进入轨道一样,随着孩子长大,就容易出现各种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等。

因此小月龄的时候如果孩子有过敏相关的表现,例如湿疹、腹泻、便血、呕吐、便秘等,需要注意寻找和回避过敏原,有利于避免孩子长大后出现各种过敏相关的问题,随着孩子长大,也需要注意尽量回避一些刺激因素或者过敏原,而不仅仅是使用抗过敏药,才能避免诱发孩各种过敏性疾病的表现。

05如何治疗过敏性咳嗽?

那么如果孩子一不小心被过敏性咳嗽缠上,该如何治疗呢?

治疗上一方面是寻找和回避过敏原,或者说治疗过敏;

另外一方面就是缓解相关的症状(表现),例如可以给孩子用生理性海盐水清洁鼻腔,也可以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缓解咳嗽。

提醒:如果与其他鼻部疾病有关6岁以上孩子可以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酮替芬、赛庚啶等,必要时联合减充血剂,例如麻黄碱,有利于减少孩子鼻黏膜水肿和鼻内分泌物。

另外可以考虑吸入糖皮质激素,常用的例如布地奈德等,但需要2~4周左右评估孩子情况,再做调整,一般对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对过敏相关的咳嗽还是有效的。

06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怎么办?

过敏相关的咳嗽如果反复发作,往往是由于孩子接触了引起咳嗽的刺激物或者导致过敏的过敏原所导致的。

比如各种食物、接触物或者吸入物等,都可能引起孩子过敏,像有些孩子一到某个季节就容易出现喘息的表现,很可能就与吸入性过敏原有关,因此分辨和回避刺激因素以及过敏原还是很重要的。

07过敏性咳嗽日常如何护理呢?

日常护理上,除了上述说到的要注意回避过敏原,包括回避一些容易过敏的食物,例如海鲜、鸡蛋、小麦、坚果等(不限于这些,且有个体差异)以及回避吸入过敏原,例如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合理温湿度、勤换床品、清除室内尘螨、避免接触花粉、猫狗毛、远离吸烟环境等。

另外,如果冬季气温骤降或者空气污染严重等时,需要注意做好保暖,减少外出,外出归来,注意清洁鼻腔等,都有利于避免诱发孩子咳嗽,当然过敏原因人而异,往往需要家长通过观察和必要的检查来帮助确认。

除此之外,孩子也要注意保持规律生活作息,保证营养供应、充足睡眠、合理运动等,对于减少孩子患病都有益处。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beiyun/169859368013110.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