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妊娠12周妊娠试验/生产前检查和生产检查注意事项
产检目的
第一次检查主要是为了怀孕的母亲选择避孕医院,提交档案,并收到“孕产妇保健手册”。同时,检查并记录怀孕母亲的身体状况和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检查前准备
1.提前了解当地医院信息,并提供制作卡所需的信息(如身份证);
2,孕妈妈的第一胎检查,超过生产检查项目,以血为主,部分血液采集需要空腹进行,所以晚上8点以后不要再吃了在检查之前;
3,为便于检查,请穿着方便穿着的衣服和鞋子;
4,检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等待,请准备一些零食;
5,记下你在这段时间遇到的问题,你可以在出生时检查医生,以免遗漏;
6,为了安全起见,准父亲最好陪伴,帮助孕妈妈排队,支付费用,为她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
常规检查有哪些
文件/卡片:在您的医院获取“产妇保健手册/卡片”检查/卡片。医生将记录每次检查的基本信息,并用它来判断孕妇的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情况正常吗?怀孕12周后,您可以去医院进行文件/卡片手续。
病史收集:孕妈妈的病史,分娩史,包括一般情况,怀孕,过去怀孕,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身高和体重:使用体重指数评估孕妇的营养状况并监测管理。根据体重指数,医生会建议怀孕期间体重增加多少。
定量高腹围:测量子宫的高度可以估计婴儿的大小和发育。在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子宫的生长有一定的标准,通常每周增加1厘米。
血压:测量并记录每次怀孕的血压,以预测妊娠高血压。
血常规:检查怀孕的母亲是否有贫血,是否有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并观察血小板是否异常。
血型:通过鉴定ABO和Rh,您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特殊血型并预防新生儿溶血。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检查孕妇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患有丙型肝炎抗体,并进行动态检测和相关治疗。如果孕妇有e抗原和核心抗原(+),胎儿感染的机会增加,应在出生后及时给予主动和被动免疫。
梅毒血清学检查:检查孕妇是否感染梅毒,如果感染,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婴儿,造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TPHA阳性可作为梅毒诊断的指标。
HIV抗体血清学检查:检查孕妇是否感染HIV,如果感染可以及时阻断,防止HIV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尿常规:检测尿糖,尿酮体和尿卵白指标,可以反映妊娠早期妊娠呕吐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观察尿路感染的存在与否,很多医院每次做尿常规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血糖水平,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肝肾功能:本试验主要是查明孕妇是否患有肝炎,肾炎等疾病。怀孕期间的肝肾负担相对较大。如果肝肾功能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则表明原发疾病加重。做这个测试时一定要空腹。
甲状腺功能筛查:主要通过血液采样检查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缓慢,智力低下,甚至引起流产,畸形等。
胎儿心率:妊娠11-12周可以从怀孕母亲的腹部听到多普勒胎心率,并且在怀孕18周时可以用听诊器听到胎心音。胎心率是判断婴儿发育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胎心率快而有力,次数为110-160次/分。
TORCH:主要指筛选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在怀孕前或在怀孕期间有针对性地筛查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筛选。如果上述病毒在妊娠早期被感染,则会导致胎儿异常程度不同,器官受损。一旦积极,应立即咨询。
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阴道分泌物常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主要是检查孕妇是否有感染。
凝血试验:了解怀孕母亲的止血功能是否有缺陷并预测出血风险。
心电图:了解孕妇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系统。
特殊检查有哪些
NT检查:主要通过B超检查胎儿颈部厚度,初步检查染色体疾病的存在或胎儿的异常,也是早期唐氏筛查的诊断依据之一,一般认为可以测量新台币在11至14周内是好的。如果厚度大于2,5(或3)或更多,则患有唐氏综合症的胎儿的机会将更高。这时,医生会建议怀孕的母亲做另一次羊膜穿刺术,看看染色体是否异常。
地中海贫血症: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贫血症,可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确定孕妇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中国南方更常见。
宫颈成熟度评估:对于有早产和子宫畸形史的孕妇(如单个子宫),应在14至24周内每两周测量子宫颈的长度。
重点项目
第一次检查是评估孕妇和婴儿的状况的基本检查,每个检查都很重要。注1,大多数孕妇在12周内提出,实际上是在8至12周内,但不迟于16周。 2,第一次生产检验项目,成本比较高,请准备现金或银行卡。 3,这次验血需要禁食,建议先取血,尿检,检查后可以吃早餐再继续。 4,第一次生育检查会抽出更多的血液,所以最好有一个家庭陪伴,以免发生意外。抽血后及时补充能量。 5,不同医院有不同的生产检验项目。一些地区和医院也将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怀孕前6个月内检查过的物品可能无法检查。 6,并非所有医院都有NT检查,请孕妈妈提前了解医院情况,提前预约,不要错过检查时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检查,请参考实际政策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