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后出疹子考虑可能与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等疾病有关。
应该及时带宝宝去正规的医院就诊,配合医生使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同时应该及时给宝宝做退烧处理,可以使用温水洗浴,冰敷额头等物理方法降温。
小儿发烧后出疹子是怎么回事
鼓励宝宝补充大量的水分,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宝宝用手抓挠患处的皮肤。
让宝宝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期间可以给予宝宝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煮烂的面条等。
小儿发烧反反复复怎么办,两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
很多新手父母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发烧,如果一两天烧退了还好,很多小孩由于免疫力比不上大人,经常会反复发烧。但是也有人说,孩子发烧一次免疫力就增强一大截,话虽如此,但是面对宝宝发烧难受的模样,想必每个爸爸妈妈都会心急如焚,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尽快退烧,而且免疫力一天天增强。
为什么大人不经常发烧,而小孩子却要频繁的多?
常听人说:“只有不发烧的大人,没有不发烧的小孩”。作为爸爸妈妈都有这么一种印象,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严重的甚至一个月一次,把家长折腾的够呛。其实也并不是这么绝对,孩子容易发烧的根本原因自身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妈妈先天的遗传,也可能是在母乳阶段的喂养不达标,或者是孩子穿衣盖被子着凉。
孩子发烧的次数多了,身体会越来越差?
有的宝妈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孩子经常发烧,是不是身体会越来越差?其实发烧是人体对付病毒的一种正常反应,当宝宝接触到以前没有遇到的细菌和病毒时,人体就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来对付这些“入侵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发烧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一种方式。当烧到某个程度的话一般就会打住,不会无限期的发烧。
孩子持续发烧怎么办
孩子反复高发烧或者持续发烧,说明宝宝体内的炎症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如果物理降温没有效果,建议家长及早去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小病成大病。
如何判断孩子发烧了?
小孩的正常体温在36.5°C~37.5°C,超过37.5°C就是发烧了,在38.1°C~39°C为中热,39.1°C~40°C为高热,超过41°C就是超高热了。
孩子反复发烧的处理方式
一般孩子如果是低烧,则可以选择用简单的物理降温的方式处理,当孩子发烧属于中热或高热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退烧。
一般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
1、让孩子处在凉爽又不冷的环境中。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常常给他们准备一碗姜汤,或者让孩子嚼茶叶和糖来帮助发汗,再盖上一床棉被帮助孩子捂汗退烧。其实这种流汗太多的方式反而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穿的和盖得太多,反而要适当的减几件,另外要穿适合吸汗的衣服来帮助孩子散热。
2、多喝水。刚才讲到,有些家长通过“捂汗”的方式来帮孩子退烧,但是以现在医学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体内没有充足的水分,很容易造成脱水,另外也会造成“无汗可出”。比较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多喝水,最好是温开水,然后再洗一个热乎乎的澡,睡觉前再喝一杯水补充水分,这样可以加强孩子的新陈代谢,让孩子多排尿,在加速免疫系统补给的同时,也能带走大量热量。
能不用药就不用药,但高烧必须马上就医
很多家长都对宝宝发烧比较恐惧,认为宝宝一旦发烧就应该马上吃药打针,否则会耽误病情。其实,盲目的给刚刚发烧的孩子吃退烧药,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孩子的体温不一定和疾病的严重性成正比。当孩子发烧时,建议做适当的无力退烧处理。
但是,孩子体温超过39℃时,家长一定不要耽搁,应该马上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因为持续高烧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比如:1、高烧造成孩子大脑过度抑制,引起孩子昏睡不醒;或者高烧造成孩子大脑过度兴奋,造成高热惊厥;
2、高烧造成体内营养和氧气过量消耗,加重心血管负担;
3、可能诱发肺炎等并发症。
最后,家长在给孩子退烧的时候,要注意最好别用酒精降温,因为酒精涂抹在孩子皮肤上,挥发的很快,孩子反而会造成浑身打颤,导致体温不降反升,而且可能有的孩子对酒精过敏,盲目的用酒精涂抹会造成皮疹和瘙痒等症状。更为重要的是,因酒精擦浴能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小儿发烧可以做小儿推拿吗
可以通过小儿推拿降低发热孩子的体温,一般医生手指上蘸清水,从孩子腕横纹中点向肘横纹的中点拍打,以及依挤捏孩子大椎穴,起到退热的作用。但是孩子体温过高,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
小儿发烧可以做小儿推拿吗
应该带着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做血常规的检查,明确发热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在孩子发热期间,要注意多给孩子喂水。孩子的饮食应清淡为主,不要让孩子吃辛辣、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要注意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huaiyun/16986043628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