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讲话,不能表达自己,所以不舒服就会哭闹。
孩子患有中耳炎时会挠耳朵,睡觉也不安稳,经常哭闹,吃奶也不好,因为炎症反应,还可能会发烧,听力会受影响,对声音的反应性会降低,有这些迹象,家长就要重视。
建议
1.最好去医院检查病因,尽早治疗,避免中耳炎加重影响听力。
2.不要自己随意用药,需听从医生用药指示。
3.要多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会加重症状。
4.妈妈不要吃太过刺激的食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新生儿患中耳炎会聋吗
新生儿如果不小心患了中耳炎,如果能够及时正确的给宝宝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耳聋的现象,但是有些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给宝宝没有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耳道出现流脓等不良症,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建议
所以平时要做好宝宝的日常防护,尤其是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避免造成宝宝耳朵进水,一旦宝宝耳朵不小心进水,要及时用消过毒的棉签或者干毛巾给宝宝吸干,并且大人不要盲目的给宝宝挖耳朵。
新生儿患歪脖子病应该怎么治疗?
初生婴儿身体较柔软,所以在躺着的时候经常会这样或者那样歪着,包括头部和脖子也是一样的,但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脖子部位,是否存在病态歪斜。92妈妈育儿网提醒各位妈妈,新生儿如果换上歪脖子病,可能会导致宝宝以一种扭曲或其他不正常的姿势支撑头部或者颈部,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永久性的面部畸形或不协调,并且还会限制头部的活动。
什么叫宝宝歪脖子病?
歪脖子病可能和一种叫做斜颈的疾病有关,有较少的病例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听力损伤、视力问题、胃食管反流、咽喉及淋巴结感染,以及更为少见的大脑肿瘤。
宝宝歪脖子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先天性肌性斜颈,这种先天肌性斜颈是新生儿主要的致病原因是由于连接胸骨、头部和颈部的肌肉(胸锁乳突肌)受伤而造成的。导致这种损伤的可能性是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对于臀位出生的宝宝以及分娩时开始存在困难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排除在孕期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就有受伤的情况发生。歪脖子病一般在宝宝6-8个月的时候就能够被发现,患病的宝宝的脖颈区域会有一个肿块,这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损伤造成的。
2、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宝宝出生时,由于2块或以上颈部骨性联结构融合而造成的。患有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的宝宝的脖子又粗又短,发际很低,颈部的运动也严重受限。
宝宝患歪脖子病应该怎么治疗?
如果确诊宝宝歪脖子的病因不是先天性肌肉损伤,X线检查结果显示又没有任何脊柱方面的异常,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包括休息、穿特殊衣领的衣服、牵引、对挛缩侧热敷以及药物治疗,也有少数情况之下接受必须接受外科治疗。
在治疗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方面,专家建议可能从物理治疗到手术治疗两方面着手,治疗方案一方面取决于宝宝的病情,另一方面取决于医生不同的临床经验。
宝宝歪脖子病应该怎样纠正?
1、如果宝宝的肌性斜颈是由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受到外伤而导致的,医生就会安排学习一套伸展颈部肌肉的运动操。同时会教家长怎样轻柔地将宝宝的头慢慢移动到正常的位置,家长需要每天坚持重复做几次这个矫正动作,随着肌肉伸展加强,逐渐增加运动和矫正的幅度。
2、宝宝睡觉时最好采用仰卧或侧卧的姿势,并将患病宝宝的头部放在与倾斜位相反的位置。喜欢趴着睡的宝宝,家长可以要求他的脸侧向健侧而睡(即把他的脸掰离肌肉受损的一侧),并在整个睡眠期间保持这个方向。
3、宝宝清醒的时候,想看着窗外,图画或者看小朋友玩耍,家长就要注意把这些他可能看到的风景也调至宝宝的健侧。
这样一来,宝宝是睡觉或者白天玩耍时都在锻炼拉伸受损的肌肉,这些简单的技巧都可以帮助纠正病情,可以有效减少后续手术的必要性。
编辑推荐:新生儿心脏有杂音怎么办?
怎样预防宝宝歪脖子?
1、仰卧去枕,父母用双手捧住宝宝头部做左右侧屈运动。
2、宝宝仰卧,父母用双手捧住宝宝头部做左右旋转运动。
3、宝宝仰卧,父母用双手捧住宝宝头部做前后屈伸颈部动作。
4、父母一手托住宝宝头部,一手固定肩部,一松一弛缓慢牵引颈部。
每个动作二八拍,每天锻炼2~3次,锻炼时家长注意动作不要太猛,用力缓慢柔和,每个动作幅度控制在45度以内。
网友妈妈“关于新生儿歪脖子病”的经验交流:
苑苑:不必担心,这不是宝宝的病症,一定要坚持补钙和维生素Ad滴剂就可以,建议去医院检查排除宝宝脊椎病变。
盛开的季节:我家女儿现在4个月了,也有一样的情况,总是往一边歪脖子,可以试试睡到他的另一边,换着睡觉的方向,你睡到他哪边他就会头歪向你的那一边。
胖丫丫:建议到儿童医院骨科就诊除外斜颈。
amanda:要到医院诊断,不过不用担心,现在用推拿的手法完全可以治好宝宝的病。
健康的宝宝如初春暖阳,每当爸爸妈妈看着她的时候都会觉得心中温暖无比,但生病中的宝宝却是更能锻炼爸爸妈妈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的时候,每一对父母在为父母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成长过程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伟大与艰辛。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宝宝护理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92妈妈育儿网。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huaiyun/169882679851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