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宝宝黄疸呢

妈妈无忧网

怎么治疗宝宝黄疸呢

宝宝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且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喝一些葡萄糖水,让宝宝多排泄,有助于黄疸的消退,如果症状严重,最好带宝宝去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照射蓝光治疗。

原因分析

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黄疸,会表现出皮肤发黄,当然也有病理性的,比如胆道闭锁。

建议

平时如果天气好的话,也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晒太阳,给宝宝晒太阳时要注意把宝宝的眼睛给遮挡一下,每次晒太阳不要超过30分钟。

推拿可以治疗宝宝咳嗽吗

推拿可以治疗宝宝咳嗽吗

合理的使用推拿的方式来治疗宝宝咳嗽,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够缓解宝宝咳嗽的症状,但是不能单独通过推拿的方式来治疗宝宝咳嗽,以免延误治疗,引起症状加重。

饮水较少,空气干燥,活动较多,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等情况都能够引起宝宝的咳嗽出现。

建议

宝宝出现咳嗽一定要先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明确引起咳嗽的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才可以。

平时多给宝宝喝一些水,多吃一些能够缓解咳嗽症状的新鲜蔬菜水果,让宝宝多休息。

宝宝积食有哪些症状,四种方法治疗宝宝积食

宝宝积食有哪些症状,四种方法治疗宝宝积食

在中国,过节吃太多是正常事儿,但对于宝宝来说,肉类、饮料摄入过多,加重了肠胃的负担。积食就这样出现了,宝宝年幼不懂事,对于吃饭这件事没有明确的健康意识,但作为家长,要懂得让宝宝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避免积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宝宝积食症状。

宝宝积食症状

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气色发黄等症状,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宝宝很可能是出现积食的症状。尤其是过节,宝宝一不小心吃多了,积食就出现了。宝宝积食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看完下面你就全懂了。

1、睡觉时总是不停的翻身子,还会出现咬牙的症状,睡眠质量很低。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总会出现肚子不舒服或者肚子疼的情况。

4、宝宝口气中有明显的酸味,而且舌苔比较厚,偏白色。

妈妈必须学会的妙招:

按捏疗法

妈妈们可用按捏的手法为宝宝解决积食,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运动疗法

饭后半小时休息之后,可进行适当的散步活动,促进肠胃的消化和蠕动,对宝宝避免积食有帮助,又能在活动中促进亲子感情。下面为您的宝宝推荐:

1、室外运动。平日里可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外出活动,明媚的阳光让宝宝温暖玩耍的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钙的吸收,又能避免积食,一举两得。公园、操场都是带着宝宝外出玩耍的好地方。

2、饭后散步。吃饱了千万别让宝宝在床上躺着,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外出散步可帮助宝宝消化。

药物疗法

除了按摩和运动外,有时也可借助药物去治疗宝宝的积食。但不同病情症状适用不同的药物,妈妈们可千万不要随便给宝宝吃药哦!针对不同体质和情况的宝宝,小编建议可以考虑实用以下药物:

1、大便干者:适合肥儿丸、烂积丸等,帮助消积、化滞。

2、内热者(表现为嘴唇红、睡觉烦躁、舌苔厚等):适合健儿清解液、小儿清热宁等,帮助消积、清热。

3、咳嗽者:适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4、呕吐者:适合藿香正气等。

饮食调节

说再多避免积食的办法,都不如家长们管好宝宝的嘴,也就是日常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均衡膳食才能让宝宝有更规律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年期间,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肉类,避免消化不良。因此,妈妈必须禁忌:

1、三餐饮食中不要太油腻,凉拌、蒸炒的烹饪方法是比较健康的,避免吃油炸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等多喝水。

2、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能让其不到饭店就吃饭,对肠胃造成负担的同时还不利于消化。

3、一日三餐中,晚饭要少吃,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积食,对宝宝身体也是大有好处的。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推荐阅读:

  1. 推拿可以治疗宝宝咳嗽吗
  2. 宝宝积食有哪些症状,四种方法治疗宝宝积食
  3. 治疗宝宝咳嗽食疗偏方有哪些
  4. 一岁多宝宝过敏性鼻炎怎么办 预防和治疗宝宝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5. 红霉素软膏可以治疗宝宝红屁屁吗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huaiyun/1699227705916344.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