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是很多婴儿都会有的,但是有的婴儿可以自己自愈,有的婴儿恢复的比较差。婴儿脐疝如果放的严重了,也是需要动手术的,家长们要给婴儿护理好才行。
婴儿脐疝是什么
脐疝是一种发育缺陷,为婴儿常见疾病,在未成熟儿中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体重低于1500g的婴儿中占75%。
脐疝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
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
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婴儿脐疝的原因 1、发病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2、发病机制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 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形成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 主要表现在: 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婴儿脐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 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压迫法: 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胶布粘贴法: 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 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婴儿脐疝怎么预防 生活中,新生儿出现脐疝的几率较高,一旦患上此症,孩子受罪,妈妈心疼,在这里小编教新妈妈们一些脐部护理妙招,希望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都能学起来。 1、保持脐部干燥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被结扎之后,3~7天内会逐渐干燥、脱落。而在脐带还没有脱落前或者刚脱落脐窝还没有干燥时,务必要保证脐带与脐窝的干燥。原因在于即将脱落的脐带属于一种坏死组织,非常容易感染上细菌。因此,脐带一旦被水或者尿液浸湿,应尽快用干棉球或者柔软洁净的纱布擦干,再用酒精棉签进行消毒处理。在脐带脱落之前,尽量不要直接把宝宝放入盆内洗澡,以防脐部被脏水感染。 2、谨慎护理,严密观察 在脐带未脱或刚脱落的时候,应避免衣服、纸尿裤等对宝宝脐部的刺激。要选择大小合适纸尿裤,可以把尿布前面的上端向下翻一点,从而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不要让宝宝处于闷热的环境,也不能用面霜、乳液和油类涂抹脐带根部,避免脐带不易干燥而造成感染。倘若新生儿的脐带2周之后仍然没有脱落,要细心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不存在感染迹象,比如无红肿或者化脓,无大量液体渗出脐窝,就无需担心。我们可以用酒精擦拭宝宝脐窝,令脐带残端保持干燥,使脐带残端加快脱落及促进肚脐愈合。若发现宝宝脐部有肉芽组织、红肿、有臭味、脓性分泌物、大量渗血现象,表示脐部可能发生了感染,这时应马上到医院就诊,以防耽误治疗而导致更未严重的不良后果。 3、每日行清洁消毒 新生宝宝的脐窝里会产生分泌物或者少量渗血,如果未及时清洁,分泌物干燥之后,就会使脐窝与脐带的根部粘连在一起。因此,妈妈要为宝宝彻底清洁脐窝。每日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签擦拭,一只手轻轻将脐带的结扎线提起,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细心擦拭脐窝和脐带根部的分泌物,使脐带与脐窝分开。若棉签脏了,应及时换新的,不能用脏棉签进行反复擦拭。然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由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2遍,这样宝宝的整个脐部就完全擦拭干净了。 总之,宝宝脐部护理不容忽视,妈妈们一定要悉心照料。以防宝宝患上“脐疝”,一些宝宝健康。 相关文章: 婴儿脐疝带哪个牌子好 婴儿脐疝会有后遗症吗 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婴儿脐疝的发病原因 1、发病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2、发病机制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 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形成脐疝。 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婴儿脐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 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 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婴儿脐疝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也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针灸按摩的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 建议 建议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比较彻底,复发概率相对较低,对于婴儿脐带疝气可以选择做疝气微创手术,产生的创伤比较小,术后容易恢复。 注意事项 术后一定要注意加强护理,尽量减少婴幼儿哭闹,用力哭闹很容易造成疝气的问题复发。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怎么办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huaiyun/1699599759118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