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十项检查项目有哪些呢,不孕不育21步排查法,简单来讲就是检查21项,其中每一项检查都是不能忽视,因为哪一项出现了问题,都是容易造成不孕不育的,要清楚这个事情,一般来讲,男性的检查有十项,主要有睾丸、精襄,输精管、精液、尿道、附睾、前列腺、射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激素、免疫因素的检查。女性的检查主要11项,主要有卵巢、子宫、输卵管、宫颈口、阴道、排卵障碍、盆腔、免疫因素、内分泌、性激素、全身性因素的检查。这些检查项目,哪一项都是不能缺少的,不然就有可能主是这一项出现了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受孕。
女性不孕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检查有无发育异常、畸形、炎症、包块或肿瘤等。
2、排除全身疾病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胸透,血沉。
3、卵巢功能检查。
4、输卵管通畅性试验。包括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
5、免疫相关检查。如抗精子抗体、子宫内膜抗体等。
6、子宫腔镜检查。可了解子宫腔内情况,还可在宫腔镜下进行简单的治疗手术。
7、腹腔镜检查。能较为直接地观察到腹腔内有无粘连和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的发育情况。
男性不育检查项目1、微生物检查。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常常导致男性不孕不育。
2、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及基因的异常对导致性分化异常和精子生成障碍,从而严重影响生殖功能。
3、精液常规检查:这是测定男性生育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指标,有关精液的参数是医师最先需要了解的。
4、内分泌检查。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是男性不孕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5、精浆生化检查。对精浆的化学成分分析有助于对附睾、前列腺、精囊腺功能的了解。
6、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炎可导致男性不孕不育。前列腺液检查可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7、如何正确的进行不孕检查
8、正常情况下,女性若是进行了不孕的检查,而它的最佳时间是需要根据女性具体进行的检查项目来决定,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检查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但也有少数例外。
9、一般来说,因为考虑到每位女性患者的检查项目数量、项目本身收费等多方面情况,至此女性不孕的费用无法确定,大约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建议女性到正规医院就诊。
不孕不育病因及检查
1、女性不孕因素
2、男性不育因素女性不孕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卵巢无法正常排出卵子或者是卵泡发育不良。二是输卵管性不孕,包括输卵管形态异常、炎症、堵塞、积水、盆腔粘连等。
3、夫妇双方因素不孕男性检查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主要是精液常规分析检查,看一看精子质量是否存在问题。通常轻度的精子问题都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手段解决,对于患有重度少弱精症的男性则需要进行试管婴儿助孕治疗。
4、不明原因不孕有些夫妇检查后发现双方均存在不孕病因,如女方排卵障碍,男方精子质量差等,需根据双方具体情况,综合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病因等多种因素综合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5、大约5%到10%的夫妇在检查后未能找到不孕病因,这种情况称之为不明原因不孕,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病因,只是现代医疗技术受限。
不孕不育十项检查项目
女方检查项目1、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免疫十项(包括乙肝二对半、丙肝抗体、HIV抗体、RPR等)、白带常规、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者胸片)。
2、输卵管检查:输卵管必须有一处畅通的女性才能做人工授精。
3、B超检查:通过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和双附件的情况。
4、常规检查:免疫十项,包括乙肝二对半、丙肝抗体、HIV抗体、RPR等。男方检查项目
5、精子质量检查:男方需要提供精液,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化验。
6、相信大家在此基础之上都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不懂或任何疑问,可以与专家在线咨询,为您答疑解惑。
2胎不孕不育检查
L协助临床了解不孕不育原因1、阴道疾病:处女膜闭锁、阴道下段闭锁、先天性无阴道等。
2、子宫疾病: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先天性无子宫、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
3、卵巢疾病c卵泡不发育、排卵异常、多囊卵巢、卵巢肿瘤等。
4、输卵管病变:输卵管积水、积脓,输卵管炎等。
5、先天性性腺发育异常:真两性畸形、假两性畸形、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等。
6、盆腔疾患:盆腔炎性包裹性积液,盆腔脓肿、结核等。
7、n超监测下输卵管声学造影了解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有轻度粘连者有治疗作用.
8、指导助孕技术的实施如监测卵泡发育,了解有无正常排卵周期、卵泡数目、卵泡大小并预测排卵等。超声引导下取卵及卵泡穿刺,是现代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UFET)必不可少的助孕技术之一。
9、妊娠预后监测确定是否妊娠,单胎或多胎妊娠,是宫内还是宫外妊娠等;预测妊娠结局,指导临床正确应用保胎治疗。还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减胎术,3胎妊娠以上者一般主张减为1胎或2胎,对胎儿发育及母体健康有利。
10、经腹超声检查(TAS)探头应选用凸阵或扇扫型,频率33.5MHz,最适合卵巢及卵泡发育的观察。B超方法的选择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