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无特殊状况的孕妇来说,每日适合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二十~三十分钟,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如快走、健身及瑜珈,再接着慢跑等有氧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缺乏运动已被列为早逝的第四危险因素。义大利学者 Daniele Di Mascio 二○一六年针对二千多名体重正常的单细胞孕妇进行后设分析,从第一孕期开始「适度运动」且坚持至足月,并不会增加胎儿流产、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过低的情形。
也因此,除非有个人本身或产科问题,适度运动已被认为是必要的孕期保健,可增加体力,维持适应力,并增加肌力、心肺耐力、筋膜弹性(但孕期的强度不要太大)。运动会促进分泌脑内啡,所以也能增进舒适度,并为分娩做好准备。运动还能协助产后恢复,控制新陈代谢及体重。同时降低下背痛、尿失禁、妊娠糖尿病、子痫(前)症、剖腹产或器械助产、巨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反之,多吃少动就容易母胎均胖,难以均安。
孕期有助益的运动,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无氧运动:增加肌力及耐受力,分娩和排便都要全身的力气,但要避免过度的重量训练。
2.有氧运动:增加心肺功能。
3.核心肌群运动:能够站稳,维持姿势。
4.筋膜运动:多喝水、轻微伸展、颤动。
美国妇产科医学会建议,对于大多数无特殊状况的孕妇来说,每日适合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二十~三十分钟,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如快走、健身及瑜珈,再接着慢跑等有氧运动。但如有严重贫血、严重心肺疾病、子宫颈闭锁不全、多胞胎、孕期出血、前置胎盘、早产或早期破水、子痫(前)症或妊娠高血压,就不适合有氧运动。
考虑孕期的身体变化与相关影响,孕期运动要特别关注:
1.孕妇体重增加及身体重心的改变。
2.脊椎及关节负荷增加。
3.逐渐变大的子宫会上顶至横膈膜,影响肺活量,使运动的耐力下降。
运动前也一样要热身,避免身体过度伸展。孕期由于下肢水肿、关节不稳定,要避免过度的重量训练,潜水、攀登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负重,也都要避免。
怀孕早期还要注意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因为有可能与胎儿神经管缺损有关,但运动造成的短时间体温上升,因为时间较短,上升幅度较小,且能自我调整,不会造成伤害。
运动前、中、后都要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高温潮湿所造成的热伤害。也要注意补充热量,因为血糖过低会产生晕眩及肢体无力,引起危险。若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要慢慢停下来,如阴道出血、规则阵痛、疑似破水、运动前呼吸急促、头晕、头痛、胸痛、肌肉无力、小腿肿胀疼痛等。
怀孕时运动,更要懂得正确喝水!
运动是一个耗能散热的过程,需要水来促进循环、散热、排除废物,身体过热对母胎都会造成影响。怎样聪明地在运动前、中、后正确喝水呢?
★运动前:只要一运动,体温便会上升,尤其是有氧运动,身体也会出汗,所以在运动之前就要喝水250~500毫升。大军未动,水先行。
★运动中:运动时需要摄取的水分和个人体质、发汗量、运动种类、强度、持续时间和环境都有关,个别差异极大,须补多少水和体重减少多少(大约就是排汗量)有关,但每小时可喝500~1000毫升,视情况而定;一次喝250~500毫升,逐次喝完。
运动时减少的水分不宜超过体重的二%。运动时也不应喝水喝到体重增加,容易使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偏低,引起低血钠症,也就是水中毒。
★运动后:运动后减少的体重主要是水分的减少,而非脂肪,当然脂肪也会有消耗。水无热量,即使运动目的是减重,运动后也要补充水分。须说明的是,运动时补充水分不应喝到体重增加,但是运动后补充的水分要比减轻的体重更多一些,这是为了促使运动时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能够排到尿液之中。
要注意的是,即使我们觉得喝够了、喉咙不渴了,也仅能补充汗量六十五%的水分,并不表示身体已经完全补充水分了。水分补充是否充足应观察尿液颜色,若水分补充不足,尿液呈深色;充分补充水分,尿液就呈浅色。
运动会导致身体中的水和盐双双减少,若喝下纯水,身体吸收水分,但无盐,造成低血钠症,有生命危险,所以会无意识中暂停喝水。只有水和盐同时摄取,才能恢复血液的质和量。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等张饮用水」,水温最好是五~十五℃,盐分和糖分约四~八%(即五%葡萄糖的生理食盐水点滴输液)。孕期运动要持久,更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有血块、经期乱?妇产科医师解答4个最常见的月经迷思
一位27岁女性,最近常头晕眼花、体力不济,一到经期症状更明显,甚至影响工作表现,还被同事们取笑是「公主病」。直到健检时发现缺铁性贫血,才来妇产科就诊。仔细问诊后她提到,这半年来常有经血量太多的困扰,即使用夜用型卫生棉也侧漏。超音波检查后,果然如我猜测,她是「子宫黏膜下肌瘤」造成经血太多。安排了子宫腔镜肌瘤切除后,她的月经流量渐渐恢复正常,各种不适也跟着缓解。
月经对女人来说是个又爱又恨的存在。它象征女人的生育力、独特性,却也带来许多束缚与不便。在父权思维主导的社会,月经常被视为禁忌、不祥、不洁的征兆,在印度、尼泊尔乡间,女性生理期还被视为需要被隔离的「污染物」、不能上学,甚至得不到营养的食物。月经仍像是女性最早认识到的佛地魔, 「它」有点神秘、不宜被公开讨论,还得用大姨妈、好朋友、那个来、小红、例假……来称呼。这种禁忌文化使得女性对月经问题难以启齿,有问题时也常延误就医,就像这位27岁的上班族。
其实,月经是女人的身体密码,时常观察、讨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简单解答我在门诊经常碰到病友对月经的迷思:
►1.经血量少,是因为没排出来,积在子宫里?
♦ 不是。
经血量排出得少,通常是因为经血的制造量本来就少。月经的生成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的程度有关,雌激素分泌得多,通常会使子宫内膜增生地比较厚,排出的经血量自然也比较多。而每个女性雌激素分泌的浓度不同,月经量因此也不一样。如果发现经血量突然变得比过去少,也不用太担心,因为长期疲劳、压力大、或时差,都会造成雌激素分泌浓度降低,使得子宫内膜变薄。因此,除非情况维持超过半年,或是经血量变得太少,否则不需要立刻就医。
►2.经血常排不干净,会造成毒素、废物累积在体内?
♦ 不会。
经期开始时,子宫会受前列腺素刺激产生收缩,每一次子宫收缩的力道就能把经血排出体外。有些人子宫收缩力比较强、次数比较多,每次排出量就会比较多,经期也会比较快结束。此外,像是运动、长时间站立或是刺激性食物(辣或冰的)也会促进子宫收缩,使经血比较快排出。反之,收缩不频繁,排出量就相对少,经期天数也会拉得长。但不管快或慢,大部分的经血最后都会排干净。
当然,确实有些比较晚排出的血液,在子宫内时间长,会逐渐凝固、黏稠而不易顺畅流出,但这些血液就跟撞伤瘀血产生的血肿块一样,几天后就会被身体自行吸收。因此,女性朋友毋须担心经血排不干净会长期累积在子宫内。经血更不是一种「毒素」,就算被身体吸收,也不表示毒素、废物积在体内。
►3.经血颜色黑又有血块,代表气血不顺?
♦ 不是。
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若在体内长时间跟空气接触,就会逐渐氧化,使得色泽变黯沉,甚至呈现黑色。看起来觉得像是不好的物质,但说穿了就是「氧化的铁质」。至于血块,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就是血小板发挥正常的凝结功能。就像流鼻血一段时间后去摸鼻腔内缘,会发现一些细微小血块。子宫内的空间大,自然会有比较多血块。因此,看到「经血黑」、「有血块」,顶多只是代表月经量变少或最近子宫收缩比较慢,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和月经不顺无关。
但如果出现这两个情况,建议就要就医:
• 整个周期都未『见红』,仅有点状咖啡色出血:可能是因荷尔蒙紊乱导致没有排卵,使得子宫内膜未正常增厚,月经量过少。门诊发现包括作息不正常、饮食改变、体重大幅变化、精神科的药物、事后避孕药或压力等,都是常见导致荷尔蒙失调没有排卵的因素。
• 血块量特别多,并且卫生棉、棉条短于建议时间就渗漏: 有可能是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瘜肉或凝血异常的问题。
►4. 经期总是不太准,是月经失调吗?
♦ 不是。
别把月经想成日本JR火车那么精准,大部分女性的月经都不是每个月同一时间来报到。月经周期中,只要身体有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如作息改变、吃太多加工食品、压力,都可能造成雌激素上升速度改变,进而影响卵子成熟天数,使得月经不规律。门诊遇到因出国旅游时差、轮大夜班、准备升学考试或婚礼而月经不准的情况十分常见。这和再好的朋友也会吵架,再准的火车也可能误点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只是周期前后1周内的误差,不必过度担心。
月经周期从21~40天、长度从3~10天,都算可接受的范围。建议平时可记录下自己的月经情况,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规律性。如果发现超过2个月生理期不来、出血超过2周,建议就医。过去因为人们不知道经血从何而来,「血」又被认定是危险灾厄,进而产生月经来时女性不能任意进出庙宇、不能拿香拜拜等诸多限制。
直到女性意识抬头的今日,「妳就是月经来才会情绪起伏这么大!」这种将女性的情绪反应一律归咎在月经上的言论,仍会出现在职场、甚至政治人物的发言,实在不恰当。虽然社会文化无法一夕之间改变,但如果我们能以更客观、科学的角度去解读,或许能减少各种对于女性身体的束缚和禁忌。我相信女人们啊,如果更了解自己的「好朋友」、试着和她好好相处,一定可以活得更自信、更快乐喔!
产后子宫恢复期需要多久?妇产科医师公开帮助子宫复原三撇步
历经怀胎九个月,产妇们平安将宝贝「卸货」成功,产后的挑战才正要开始,除了照顾孩子之外,产后休养、恢复极为重要!不少妈妈们因为身形的改变相当沮丧,妇产科医师解析:「肚子很大通常受到子宫、肚皮影响,子宫要回到怀孕前的大小需要大约六周的时间,只是每个人的速度不一样,可藉由按摩、喂奶等方式帮助子宫收缩。」
产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要六周!
原本正常女性子宫的大约一颗全头大,大约7公分左右,会随着孕期慢慢撑开。产房主任解释:「生产前子宫的高度大概在顶到胸骨下缘,大约是肋骨的高度。生产完之后子宫会在肚脐的高度,接着子宫会从肚脐一路慢慢降到耻骨以下,大约要六周的时间。」
正因为在子宫还没完全恢复、复位之前,妈妈们其实是可以摸得到子宫,会摸到肚子上有一大块硬硬的东西那便是子宫,想要子宫要慢慢缩小需要靠的是子宫自己的收缩。「子宫总是会回到怀孕前的大小,只是说速度不一样,需要修复时间长短不一样。」当然有些小撇步也帮助产后恢复。
- 按摩肚子:多按子宫可以刺激他收缩,一只手放耻骨上做支托,另ㄧ只手平放,以手掌部位在子宫底做轻柔的环状按摩。
- 勤喂母奶:小朋友在吸母奶会刺激乳头,让身体产生贺尔蒙帮助子宫收缩。
- 适量运动:慢慢训练肚子的肌肉,可以从进行腹式深呼吸开始,或者在产后一周之后做一些简单的做抬腿、提臀运动等。
靠宫缩让子宫慢慢缩小!疼痛感类似经痛
当然临床医师也会开药协助子宫收缩,但陈俐瑾强调:「除了子宫要复原之外,子宫内膜有些一胎膜要剥落,还有子宫壁上的组织跟胎膜,需要时间慢慢萎缩,这个也是需要六周,这没办法透过摸宫缩来评估,就需要时间慢慢等。」
但确实有些妈妈会因为子宫收缩时出现不适的感觉,有点类似月经来的宫缩有些类似,甚至有些妈妈会腰酸,陈俐瑾提到:「只是因为现在子宫变大,所以疼痛的感觉也会放大,通常第一胎还好,第二胎会比较痛。 」
如何自我评估子宫状态?从恶露自我观察
只是子宫在肚子里面又看不到,该怎么评估自己子宫是否恢复良好,医师建议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摸摸看子宫:可以自己摸摸看,刚生完子宫就在肚脐以下的地方。
二、观察产后恶露:大部分子宫收缩良好的状况下,恶露量会渐渐减少,不会说持续大量出血,正常情况恶露就会断断续续排,但如果子宫复原不好、收缩不好,就会持续有大量的恶露出现。
如果妈妈生完第一胎马上又怀了第二胎,在短时间内又受孕,更要注意早产、流产的风险,孕期时就要有更加注意。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mamajiankang/16985961842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