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家都非常重视节日。那你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吗?中秋节又有什么活动呢?接下来小编跟大家介绍具体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象征着家人团聚的欢乐。正是因为8月15日的月亮非常圆润明亮,所以这个节日也叫团圆节。传说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小时候虔诚地拜月。长大后,她以超群的道德进入宫殿,但没有得到幸运。一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很美。她是女王,中秋拜月来了。月亮上的嫦娥以美丽著称,所以女孩拜月,希望看起来像嫦娥,脸像皓月。
二、中秋节有什么活动
中秋节是全国人民的节日,但以前有些地方女性在中秋节有自己独特的节俗活动,比如拜月。俗话说中秋节是月亮的生日,月亮叫女神。俗话说,男人不拜月,女人不祭灶。吴地有走月亮的习俗,女人盛装出游,互相往返,直到天明鸡唱,还在月下。女性拜月习俗的形成可能与古代月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在一些地方,拜月活动与求子仪式相结合是证明。闽南和台湾的女性,中秋节有听香的习俗。听香人燃烧香气后,或者静立或者旅行,注意窃听别人的语言,占卜吉凶。
月亮是民族和谐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小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从季节上看,中秋节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应该是自己的祖先,也应该是远方不能团聚的亲戚。总之,中秋节是团圆节,也就是追溯家园,也就是团聚的节日。海上明月,天涯此时。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节日的地位非常重要。那你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以下具体内容,我们来看看吧。
一、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适合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团聚。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许多民族和汉字文化圈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它只是三秋的一半,所以有这个名字。
二、中秋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祭祀月亮的习俗很早,据《周礼》记载,周朝就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是秋粮收获的时候,为了答谢神只的护佑,周朝就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的活动;中秋节时,气温已冷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于是,之后,祭月的内容就逐渐被赏月所代替,祭祀的颜色逐渐淡薄,而这一节日活动又得以延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代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多因素相结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些神话中最著名的有围绕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的神秘色彩。唐朝中秋节的赏月宴饮习俗已相当盛行。通过对中秋节的大量流传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唐代初年,中秋节可能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然而,当时中秋节似乎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的,还未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的正式形成,特别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北宋时,官方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并出现了“食客如嚼月,中有酥、甜”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明、清两代,中秋节和新年同时开始,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设“月光台”,准备瓜果月饼,“拜月拜月”,所备月饼一定要圆圆的,瓜果切成莲花状。街头卖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玉兔捣药等图案。祭祀结束后,将月光纸烧掉,果饼分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中秋佳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赠月饼以示祝福,许多家家户户还设宴赏月,一片佳节。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注重团圆和幸福。在中秋节,人们吃月饼,赏月,温暖而甜蜜。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又有哪些风俗。
一、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中秋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礼记·月令》说:仲秋之月养老,吃糜烂粥。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说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也有一种说法,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的起源,应该是隋末唐军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为构思,成功地发明了月饼,并以广发军为军,成功地解决了因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求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与春节同名的主要节日之一。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特别是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果当天和星期六和星期天重合,下星期一再休息一天。
二、中秋风俗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被各地普遍接受的民间习俗,又有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1、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传说唐代已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将月饼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则是宋代的事。北宋宫廷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甜。”据说元末明初,人们还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长久以来,我国人对月饼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糕点师们已将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印在月饼上。有清朝文人形容说:“月饼里满是桃肉馅,雪糕甜糖霜”,看来与现在的月饼颇有相似之处。在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使月饼的制作更精细,馅更考究,外形美观,也可分为平味、苏式、广式、台式等等。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吃月饼、送月饼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2、赏月亮。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王朝,每年中秋节的晚上都要举行迎寒祭活动。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诗人的诗中有咏月的习俗。至宋时,中秋赏月之风更为盛,每逢这个时候,“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两代宫廷及民间的赏月活动规模较大,我国各地至今尚存许多“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文士们喜欢赏月,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例如杜甫《八月十五夜》中用十五个明月来代表团圆的反衬他那飘泊异乡的行旅愁;宋代文豪苏轼,中秋节欢歌一片,大庭广众之下一片欢愉。时至今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然是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除赏月、吃月饼外,各地人民还根据各自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共同庆祝中秋,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秋佳节习俗。例如南方很多地方都盛行中秋赏月、看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跳月、拜月等习俗,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shenghuo/qinggan/1699371470105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