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后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此时补充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宝宝很是挑食,这个时候家里人应该及时纠正过来,不要养成宝宝的坏习惯,宝宝1岁后虽然要补充营养,但也需要有计划的补充,具体宝宝1岁后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呢?
宝宝1岁后需要补充什么营养
一周岁宝宝主要补充的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和磷、铁、锌、维生素、这个时候营养的补充比任何年龄阶段都更为重要。
其中的钙质对于宝宝的骨骼以及牙齿生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当宝宝能走能跑能跳的时候,多吃一些含有丰富钙质元素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宝宝长得更高更健壮,而钙质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有海产品、豆制品、奶制品、鸡蛋等等,宝宝可以每天早晨吃一颗鸡蛋。
从宝宝出生开始就要补充维生素AD,中国是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0-6岁儿童中有超过半数存在摄入不足的问题。而维生素A关系到宝宝身高、视力、智力、免疫力、造血功能全面发展,为了降低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健康风险,应及时给孩子补充。而维生素D的作用大家知道的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促进钙吸收,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对正常骨骼的矿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需的,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所以维生素AD对宝宝健康成长特别重要,一定要记得从出生就开始补充。
同时每日要注意添加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比如香蕉,苹果,猕猴桃等等可以给宝宝做成水果泥来吃。
宝宝1岁后是如何发育的呢
一岁宝宝的正常发育表现如下,体重达到10.16kg,身高达到77.3cm,坐高达到48.4cm,胸围是46.3cm,头围是46.5cm,臂围是14.7cm,这是正常体格发育的正常值。宝宝的后囟已经闭合,前囟也不长得错,到一周岁半闭合。牙齿萌出4-6颗或者是3-4颗,这是正常。听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孩子能够说自己的名字,而且对家庭的成员也都知道会叫了,用手势指东西,可以表示摇头同意或者不同意,要或者是不要,能够做很好的应答反应。
等到宝宝到了一岁半,身高体重较之前又有所增加,出牙数为10~16颗。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任何时候都会有50%的宝宝的成长指数高于正常值或低于正常值,而刚好处于平均数值范围的则很少。所以,爸爸妈妈不必非以平均值来衡量自己宝宝健康与否,这些数值仅是参考。
宝宝1岁半囟门还没闭怎么办
正常孩子的前囟门会在1岁-1岁半左右闭合,如果一岁半后孩子前囟门尚未闭合,家长应当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囟门闭合晚,例如佝偻病、脑积水等。如果是由于佝偻病造成的,患儿可以多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质。如果是脑积水造成的,需要手术治疗。
宝宝1岁半囟门还没闭怎么办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所造成的,患儿会有鸡胸、枕秃等症状。如果是因为脑积水或者脑部肿瘤所造成的,那病情相对严重,不仅仅会损伤到患儿的神经细胞,还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影响患儿的智力水平。
宝宝1岁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爸爸妈妈们对自家宝宝的期待,从学抬头、翻身、学坐、爬行、走路等等每一个阶段开始,都希望自己家的宝贝能快人一步学会各种本领,都生怕慢人一步,不想自己的宝宝落后。有的妈妈很着急“别家宝宝10个月就会走路了,我家宝宝这都1岁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办啊?”。1岁了还不会走路,是真的晚了吗?
“三翻六坐七爬爬”,对于爸妈来说,宝宝站起来学会走第一步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了。爸爸妈妈们都期望自己孩子在将近1岁左右就会走路。有的宝宝可能在1周岁之前,甚至10个月左右都已经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推荐:宝宝总是不爱站立是什么原因?是否缺钙
宝宝到了1岁还不会走路的原因
1.大人没有给宝宝创造合适的空间。
比如每天都是抱着宝宝,或者是让宝宝躺着。宝宝会爬了后,怕被磕碰就处处限制。自然,宝宝就没有机会去尝试发展站立走路。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行走的权利。爸妈可检讨一下自己平时是否提供宝宝锻炼的机会。
2.发育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学走路而言,早晚也有个体差异。发育稍微有些迟缓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会稍迟一些;宝宝偏胖,会影响他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使他学走路的难度增大了;肌肉和骨骼发育不良的宝宝,腿部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也会影响宝宝独立行走。
3.外部因素。
一些宝宝迟迟不能迈步走路,和外部影响也有关系。比如冬天太冷,宝宝穿得过厚,会影响动作的灵活性;有些宝宝穿的鞋子不合脚,或是鞋底滑,使得宝宝不乐意走路。这种情况,只要解除宝宝的负担,他自然就能轻松学习走路了。
4.发育问题。
注意堤防宝宝腿脚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什么营养素,多补充钙质、多晒太阳。
所以,当宝宝过了1岁后还不走路,宝爸宝妈们也都不要焦急和气馁,因为孩子迟早都会学会走路的。更不必跟其他宝宝相比,谁家宝宝3个月就会翻身了,已经会坐了,怎么怎么样,好像都是超人一样。一定不要为此攀比而生气,宝宝总会成长,任何技能都能学会。试问到了老年,还会讨论谁比谁学会走路早几天吗?
美国儿科协会也指出,其实宝宝在9个月到18个月之间开始走路都是正常的,而且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后就一定聪明。
宝宝不会走路如何调整?
1.玩具诱导。
宝宝走路的过程,一定是从站立起来开始的。当宝宝学会站立后,他们会发现更宽阔的视野,更多的活动空间。这时,宝爸宝妈们不妨利用玩具吸引宝宝,跟孩子一起玩耍,诱导他们迈开腿。慢慢的,宝宝就会尝试去跨步,哪怕摇摇晃晃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个阶段,一定要随时准备接住宝宝,防止摔倒。
2.赤脚学步。
在宝宝学习走路的阶段,肌肉力量已经完全具备了,唯一需要学习的就是掌握平衡。可以尝试让宝宝穿着袜子或者赤足行走,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平衡。
3.借助扶栏。
通常在孩子可以独自站立后,家长就可以开始让孩子扶栏走了,扶栏走稳后,逐渐地父母牵着孩子的两只小手走几步。
4.独立尝试。
牵手走稳以后,父母可以相隔半米,松开孩子的手,同时鼓励孩子“宝宝,去找爸爸”。由于相隔距离不远,孩子会大胆慢慢迈出一步并扑向爸爸,“一步,两步,真棒”,在父母的鼓励和护卫下,孩子会慢慢学会独走几步。
5.耐心陪伴。
宝宝初学走路,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怎么才能走得更稳一些。所以,大人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给宝宝多一些尝试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摔了一跤就不再让他练习。在宝宝摔倒后,我们最好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慌张、害怕的样子,不然会增加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宝宝摔倒时,你给予温柔的安抚和鼓励,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6.留意观察。
健康的宝宝,一般越大就越好动,就是我们所谓的“越来越皮了”。一般宝宝接近1岁左右,是非常好动的,即使不会走,但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意识想要拉着东西起来,靠着沙发站立已经比较稳了。这些标志就是在告诉大人,宝宝已经在发展相应技能为走路做准备了。毕竟走路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有的宝宝性格比较谨慎,就会需要更多准备时间。相反,如果宝宝没有这些意识,甚至坐的也不是很稳当,爬的也是勉勉强强,那父母们就要重视,需要去医院检查,进行评估干预。
7.外借辅助。
在家里如果大人需要不断地做家务,又没有大人可以一直陪着孩子的话,这时候可以短暂的给宝宝用学步车,基本上不会引起腿部骨骼的变异。
8.循序渐进。
此外,在婴儿学步时,大人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练习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并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走路。
专家看法
学会走路,意味着宝宝脱离了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时期,爸爸妈妈们要及时给孩子提供练习走路的机会。要知道,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在学习的敏感期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每个孩子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走路的早晚也有个体差异,对于走路稍晚的孩子,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一般不晚于15个月都属于正常。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还未学会站就急着让孩子学走路,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她妈妈对“宝宝1岁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办?”的看法
心扉:会站着了吗?其他方面发育的如何,如果其他发育都正常也会站立,就是走路还不会,也不碍事,我家也是13个月才会走的,个子高点的孩子走路个子低点的孩子通常会晚点。
嘟嘟:不急,有些孩子走了是比较晚的。在没有缺钙的情况下尽量多锻炼宝宝的站立能力。
快乐宝贝:不用太担心,有的孩子是走路晚,只要不是2岁还不会走就好。
冰儿:要培养宝宝走路的欲望,同时多耐心教他走路,我弟弟也是很迟才会走路的,也不是每个宝宝都是满一周岁就会走路的。
春天:正常的呢,不用太担心了,我姐的女儿一岁半才开始走路。平时多练习练习就好
对于走路稍晚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不要过于着急和焦虑,一般不晚于18个月都是正常的。千万别还没学会站就急着让宝宝开始学走路,这样真的会适得其反。要相信我们的宝贝每一天天成长,每一天天在进步,爸爸妈妈们不能操之过急。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094751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