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会导致o型腿有科学依据嘛

妈妈无忧网

学步车会导致o型腿有科学依据嘛

学步车对于很多宝妈来说是在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很多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学步车来学习,但是很多家长会认为使用学步车来学习,走路会导致孩子出现O型腿,那么学步车会导致O型腿有科学依据吗?

学步车会导致o型腿有科学依据嘛

O型腿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如果是较为严重的O型腿,其实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所导致的,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比较轻微的O型腿并不是先天性的,比较轻微的O型腿是属于后天形成的。学步车被很多的家长奉为神器,但其实学步车有可能会给孩子的骨骼发育造成影响,因为学步车中间的空气是比较大的,而且孩子在走路的时候比较倾向于用脚尖走路,再加上学步车的滑动速度非常快,会使得孩子在学步车上不得已的用两条腿用力蹬着往前走,也容易让腿部的骨骼变弯,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学步环境下,很容易会造成O型腿。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细节也是会导致出现O型腿的,比如不良的坐姿,有的人会出现长期喜欢翘二郎腿,坐的时候也喜欢以跪姿来坐,这种坐姿是不利于骨骼成长的,时间久了容易造成O型腿,此外站姿也会使得患者出现O型腿的,患者喜欢把自己的重心长期保持在一条腿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稍息立正的站姿,膝关节会受到向外的力量,从而导致内旋角度不断的增加,久而久之就会造成O型腿。

还有一些人睡觉的时候会保持着交叉双腿睡觉的习惯,膝关节长期外撑。长此以往也会导致O型腿,因此要避免自己变成O型腿,一定要在站姿坐姿和睡姿上多加注意,走路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外八字,因为外八字也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出现松弛。出现O型腿也应该积极的矫正。其实学步车对宝宝没有太多的好处,但是却可以让妈妈解放出来,所以很多妈妈都很喜欢学步车,认为学步车里的宝宝不哭不闹就没有问题。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长期坐学步车的宝宝,不仅仅会出现O型腿,还会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向前的姿势,造成宝宝出现驼背。

宝宝学步车如何选购

学步车是指一般的婴儿学步车是由底轮、车身架、座椅等组成,是宝宝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

1、最好选择有调节高低升降功能的学步车,坐在学步车内婴儿双腿刚好能触地是最佳的高度。有升降功能的学步车能适应宝宝的成长,不同时期选择不断调整高度,做到“与时俱进”。

2、选择底盘框架较大和较重的者,因其重心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减少了翻车的几率,再者它拉开了孩子与车外其他物品的距离,也在减少了孩子接触和食用危险有害物品的可能。

3、购买较为正规厂家的产品,看是否有合格证书,说明书和商标。正规厂家出品相对来说比较有质量保障。

4、选购时注意产品工艺是否合格,是否存在尖锐可能割伤孩子的地方,学步车是否组装的比较坚固或孩子可接触面是否粗糙劣质,油漆是否容易剥落,车子是否有异味或散发出较明显的塑胶味或油漆味。

对于一些带有益智玩具功能的车,要确定玩具质量是否坚固,不易被宝宝扯出来,太小也容易被宝宝误吞。

学步车的危害有哪些呢 学步车会造成哪些影响后果

学步车的危害有哪些呢 学步车会造成哪些影响后果

学步车3大危害,千万别再用!

1. 容易造成跌倒损伤

这是使用学步车可能造成最直接的损害,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统计,每年大约有8800名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使用学步车而发生跌倒伤害;据2003年6月2日“加拿大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加拿大: 每年约有1000名婴儿在使用学步车时受伤,也就是每天至少有3名婴儿受伤。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AAP)调查显示:1990~2014 年间,美国约有 230,676 名小于15 个月的宝宝因为婴儿学步车而接受急诊治疗(这还不算未进入急诊的受伤婴儿)。其中,有 90.6% 的婴儿头、颈部受伤, 4.5% 的婴儿上肢受伤。

在2011年我国原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当中也将学步车导致婴幼儿跌倒损伤列为了主要因素。大量的事实证明,婴幼儿在使用学步车时,由于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限,加上学步车的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婴幼儿的跌倒,甚至在东莞发生过婴幼儿由于使用学步车不当跌倒导致头部受伤,成为了植物人的案例。

2. 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育

很多家长使用学步车的第一大理由就是学步车很方便,并且能够让宝宝在很早的时候就体验行走,争取能让宝宝快速学会走路。其实学步车能起到的作用却刚好相反,他不仅影响了宝宝运动能力的正常发育,而且可能使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更长。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实际学会独自行走的时间比不用学步车的宝宝还要晚一些。也就是说,学步车完全起不到让宝宝快速学会走路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走路。

推荐阅读:

  1. 学步车的危害有哪些呢 学步车会造成哪些影响后果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52451250756.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