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个孩子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啊,虽然现在有剖腹产的方式,但是现在的宝妈都是比较聪明的,他们知道剖腹产以后其实会更痛,还会痛更久,对于身体的伤害更大,所以如果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会选择用顺产的方式!根据事实的证明,顺产生下来的孩子,因为受到产道的挤压,所以不管是骨骼发育还是器官功能、肺活量等都是比较好的,不管是为了宝宝还是为了宝妈,只要有顺产的条件,医生都会建议产妇用顺产来生产。
不过我们都知道,顺产生下一个孩子不仅很痛,而且时间很长,几乎要把产妇的体力全部耗尽!大家一定都希望自己赶紧把孩子生下来,以结束这种非人的折磨吧!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不仅仅有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顺产,正确的用力方法和呼吸姿势也可以帮助孕妇更快的将宝宝生下来,今天妈妈无忧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顺产应该怎样呼吸,怎样用力,顺产生产的技巧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顺产应该怎样用力!
尽量大幅度地分开双腿
不要害羞不要害羞不要害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想要轻松的生产就需要准妈妈在分娩台上尽量大幅度的张开双腿,使得膝盖尽量的向外侧翻折!这样会使得产妇的腹部可以用力的将宝宝往产道推,对于产道的扩张也有好处,可以减少准妈妈痛苦,减小撕裂的可能,还能够让宝宝更加顺利快速的出生!
向身体方向拉把手
首先稍微弯曲肘部,然后在腹部用力,踢脚的同时,向身体方向用力拉把手。如果伸直肘部,就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因此要特别注意弯曲肘部。
踢出脚后跟
如果用力踢出脚后跟,那么腹部就更容易使力。
背部与腰部贴紧分娩台
如果用力不当,那么背部与臀部会离开分娩台。如果臀部脱离分娩台,那么下巴就有可能抬起过高,如果背部离开分娩台,那么就会影响腹部的用力方向。在分娩过程中,应该让背部和腰部贴紧分娩台。
向肛门周围用力
如果手脚用力过大,就无力把力量集中到子宫与产道周围,而无法有效地用力。在分开双腿的状态下,必须向臀部方向使力。一般来说,由于强烈的疼痛,上身容易向后倾斜,但要避免背部或腰部离开分娩台。如果用力方向出现问题,就会拖延分娩时间。
在压低下巴的同时睁开眼睛
用力过程中,必须睁大眼睛,然后向颈部贴紧下巴。如果闭上眼睛或抬高下巴,那么脸部就会用力,减弱了推动胎儿的力量。
不同分娩姿势的用力方式
侧卧
身体下方的手肘轻轻弯曲,手掌放在脸旁边。双脚并拢,膝盖尽量弯曲,手抱住身体上方的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用双手抱也可以,只是侧卧时,在身体下方的手容易疲劳。头部不可弯的太低,脊背也不可拱起至眼睛看到肚脐的程度。胸部先充分吸气,然后和仰卧的情形相同,暂停数秒后再用力。
仰卧
两脚充分张开,膝盖弯曲,后脚跟尽量靠近臀部,两手向后举,抓住床头的栏杆或两侧的把手。先充分吸气,从鼻子吐气的同时停止呼吸,几秒后再慢慢的逐渐用力,此时要紧闭嘴唇,直到最好都不要让空气漏出来。从吸气、用力到吐气完毕,大约需要25秒。
仰卧抱腿
举起双腿,双手从外侧抱住膝盖的内侧,双腿尽量靠近下腹部的两侧,并充分地张开。双手不可握在一起,而要各自握拳,双腿才能充分张卡爱。用力的同时,下巴贴近胸口,双腿尽量张开。
不同分娩时间的用力方式
宫缩间歇时
当宫缩间歇时,孕妈妈应该安静休息,以恢复体力。如果腹压和宫缩力配合得当,会使胎儿娩出期时间明显缩短,但是如果用力不当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些孕妈妈拼命地喊叫哭闹,不但消耗体力,造成疲劳,并且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程进展。
宫缩时
当子宫口开全后,会阴膨胀,这时孕妈妈应在宫缩时正确用力,以增加腹压协助宫缩力促进分娩。孕妈妈在宫缩时要先吸一口气,闭紧喉头,如解大便一样用力向下屏气增加腹压,这样腹内压升高促进宫缩,能够加快胎儿的分娩。
胎头下降到很低时
当胎头下降到很低的时候,最适宜运用腹压。这时候医生会例行检查并嘱咐孕妈妈运用腹压。如果宫口未开全,即使您有剧烈的排便感必须使劲时,也千万不要用力,以免造成分娩后期乏力。
顺产怎么呼吸?
第一产程:如何调整以深呼吸为主。一感觉到宫缩时,就开始吸气,并放松双肩,做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呼气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缓解紧张情绪的过程,时间 比较长。在吸入新鲜空气前,尽量将体内的空气呼出体外。在整个宫缩期间,尽量保持深长的呼吸,当宫缩增强时,要注意调整呼气,此时呼气会因为紧张而变快或 变短,而且控制呼气要比控制吸气容易得多。
千万不要屏气。人在疼痛和紧张时,本能的反应是高耸肩膀和屏住呼吸,结果反而引起机体的高度紧张。实际上,屏气或者浅快的呼吸都会引起周身的紧张,减少母体和胎儿的供氧量,导致能量供应的下降,以及疼痛感、恐惧感的加剧。
避免呼吸急促。呼吸过于急促,及通气过度,会导致产妇身体虚弱,引起恐惧感、头重脚轻和嘴唇麻木感,产妇还可能出现肌无力和难以控制的肌颤。如果发生这种状况,产妇可以通过减慢呼吸来缓解症状。
正确的顺产方式可以让生产变得更加的轻松,一般来说,顺产都要生12~14个小时,正确的用力方式可以让宝妈缩短生产的时间,让宝妈更加的轻松哦~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zi/1698586114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