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第二到第四天开始出现,随后逐渐消退。然而,对于一些婴儿来说,母乳性黄疸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关注。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指标,即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20mg/dL)。当婴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这个水平时,医生通常会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光疗。光疗通过暴露婴儿的皮肤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这种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以确保光疗的时长和光线的强度适当。
除了光疗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例如补充婴儿的液体摄入量,以帮助加速胆红素的排泄。此外,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用特定的配方奶粉喂养,以减少婴儿摄入的胆红素量。
然而,在治疗母乳性黄疸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婴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其次,如果婴儿接受了光疗治疗,家长需要注意保持婴儿的眼睛和生殖器的遮挡,以防止受到光线的伤害。此外,为了帮助婴儿更好地排泄胆红素,家长可以多次给婴儿换尿布,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总之,对于母乳性黄疸,当婴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通常需要进行治疗。光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注意事项。
小儿黄疸怎么退比较快(母乳性黄疸一般黄哪里)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特别是新生儿早期,也属于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的症状。但是,有些时候也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所以,出现新生儿黄疸时,有正常生理现象,也有异常病理现象。
每个新生儿都会黄疸吗
黄疸几乎是每个新生儿都会患的一种病症,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天中,患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黄疸并不是每个新生儿都会患的,还有百分之十五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并不会出现黄疸的现象。
新生儿黄疸有办法预防吗?
孩子黄疸是可以在出生之前就做好预防的,以下方式是预防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方式:
(1)胎黄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母亲遭受湿热侵袭,所以妊娠期间母亲应该注意饮食规律化,不能吃生冷食物,每餐不要吃的太饱,忌辛辣、烟酒,尽量避开二手烟。
(2)当夫妻双方血型不合的时候,应该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黄疸需要吃药吗?
对于一般生理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进行干预治疗,黄疸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消退。如果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好,定期监测黄疸就可以了,不用过于担心。
有没有快速退黄的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快速退黄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光照疗法。如果不去医院最简便的方式就是直接带孩子去晒太阳。注意在晒太阳的时候,应该将孩子的眼睛和肛周等部位用黑布遮盖住,避免损伤皮肤。晒太阳应该保持在自然观状态下晒,不能隔着玻璃或者窗帘以及衣物。每次晒太阳应该保持在20分钟里内,每天两次就足够。但是如果晒太阳超过三天,新生儿依旧没有明显的症状好转,需要及时就医。
除此之外还有换血疗法,这是孩子在晒太阳也就通过紫外线疗法没作用的情况下,在医院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
饮食及日常护理注意:
(1)如果发现孩子是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的喂养,一直到孩子黄疸彻底消退才可以继续喂养母乳。
(2)一旦发现患有黄疸之后需要对孩子进行隔离,之后对于孩子的奶瓶、碗碟等私人用品进行清毒处理。
(3)如果孩子的衣物被单等被排泄物污染,需要将衣物等进行漂白消毒处理。
(4)平时忌给孩子吃生冷、刺激性食物。
母乳性黄疸,看这篇就够了
母乳是生命之源,是妈妈为宝宝准备的第一份宝贵礼物。
母乳喂养的好处要细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全,但是初次当妈,特别是遇到与母乳喂养相关的问题,妈妈们都会发出“灵魂拷问”?“这是什么情况?”“我该怎么办,要不要停母乳?”
其中一个困扰妈妈们的问题是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
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制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据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
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
传统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有两种,根据发生时间不同被称为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如今我们对于这两种黄疸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命名也修改为更贴近病因的“摄入不佳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摄入不佳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宝宝摄入奶量不足、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内回吸收增加造成的,与母乳成分本身关系不大。随着宝宝摄入量、排泄量的增多和日龄的增长,摄入不佳性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
过去,“摄入不佳性黄疸”因名称中含有“母乳”、“黄疸”字样,容易被人误解为二者存在某些因果关联,这对母乳而言确实是有些“冤枉”。
出现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办呢?
第一、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宝宝的黄疸值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咨询专业医师),仍然可以母乳喂养,毕竟母乳才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第二,增加喂奶次数,保证宝宝吃奶的量充足,宝宝多吃、多排便,利于黄疸消退。
第三,如果因为黄疸影响了宝宝注射疫苗,可以待黄疸自然消退之后重新注射,或者暂停母乳几天,黄疸会自然减退,注射完疫苗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哦!
母乳性黄疸要停喂母乳吗?
由于发生机制不明确,所以母乳性黄疸目前并没有确诊的方法,只能由医生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日龄、胆红素的数值、黄疸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规律、孩子的精神、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母亲孕期和孩子新生儿期的疾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因此,母乳性黄疸其实是一个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经过分析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所做的一个可能性的判断。
不过就算宝宝存在母乳性黄疸,也不用太担心。母乳性黄疸的宝贝,只要精神反应好、吃睡好、体重稳步增长,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出现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不吃、不哭、体重不增、腹胀、呕吐或皮肤黄染加重等情况,就需要找儿科医生面诊了。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一些细心的宝妈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脸上有黄黄的“色素”,其实这就是新生儿黄疸。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会自行消退的,母乳性黄疸也是其中之一。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症状表现特征呢?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与母乳喂养有很大关系,这种黄疸分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情况,早发型黄疸与生理性黄疸很相似,而迟发型黄疸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之后,有的宝宝出黄疸可长达2~3个月不退。
1、小宝宝出生后4-7天开始慢慢出现黄疸,出生后2-4周黄疸达高峰期,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通常母乳性黄疸轻微者,症状会持续3-4周,到第2个月黄疸逐渐消退,有极少部分幼儿,黄疸可延至10周才退尽。若是期间停止喂养母乳,黄疸情况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
2、小宝宝营养发育良好,身高体重发育达标,肝、脾不大,脸上、身上、脚上皮肤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无异样,宝宝能吃能睡没有任何异常情况。
3、小宝宝肝功能正常,无贫血情况,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3-12周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怎么退?
一般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长,也可通过小停母乳缓解,必要时进行光照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后内仍然有黄疸,但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后才会明确诊断为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黄疸可有明显减轻,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长,也可小停母乳喂养;小儿也需要定期测胆红素,如达到光疗标准时应进行干预。因此,母乳性黄疸不必太过担心,可遵医嘱临时停止母乳喂养,定期测胆红素,必要时进行光疗等治疗。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baobaojiankang/1698596411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