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与产妇有关

妈妈无忧网

儿童孤独症与产妇有关

孤独症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疾病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孤独症的症状,从而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伤害,孤独症的发生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我们需要清楚了解才行,下面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孤独症带来的相关危害有哪些呢。

孤独症的原因

围生期异常

研究发现,在妊娠、分娩和新生儿期的异常和孤独症持续相关,然而这些并发症却无明显统一的特征。

消化系异常

一些消化异常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肠消化酶缺乏等,可以部分解释孤独症患儿的易怒、攻击行为或夜间惊醒。

脑伤

脑伤是指怀孕期间某些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孤独症机会。

病毒感染

孕妇怀孕期间还会出现病毒感染,这也是导致孤独症的原因之一。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孤独症。

孤独症可以带来的危害有什么

智力受影响

专家指出:患儿在游戏中不能与伙伴们共同遵守一种规则,不能在游戏的每一步骤中去揣度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不会扮演、不懂伪装。例如,在幼儿园常进行的一种游戏,用空勺子喂玩具“小妹妹”吃东西,正常儿童会边做“喂”的动作,边咂嘴发出吃东西的声音。而孤独症患儿就不会这样惟妙惟肖地做,他们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或自己旋转着勺子玩。

社会退缩

孤独症状严重的孩子整日里安安稳稳、畏缩不前,“热衷”于把自己与外界世界隔离开来。

社交中令人难堪的行为

在陪妈妈逛超级市场时会毫无顾忌地从货架上取出自己钟爱的食物后而经直走出超市;在越过马路时会不看左右往来车辆而快速路过;当妈妈与同事或邻居谈话时,会抱着别人“亲吻”或无原因地攻击他人;在公共场所当众脱衣服或撒尿等行为都无可避免地出现在孤独症儿童中。

感觉有障碍

孤独症患儿还存在感觉过敏和感觉迟钝现象。感觉过敏是其对外界一般程度的刺激感受增强的一种现象。有的患儿对声音、光线感觉过敏,听到突然的声音就会吓一跳或捂上耳朵。有些患儿在晴天出门时都要戴上太阳镜才能平息他们的“烦躁”和“不安”。感觉迟钝现象在孤独症患儿中表现尤为突出:对寒冷和疼痛不敏感,冬天穿单衣外出而不觉得冷,打针时不觉得疼,跌倒时摔破皮肤也无任何反应。

预防孤独症的方法

1、修改关系模式。很多人的负面标签是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被贴上的,久之也会被认为就是真实的。修改被贴上的标签和早年关系模式有关,要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适当地向同事求助,在接受帮助后,要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感激,如果还有余力,更可以让同事们知道他们对于你很重要。没有人会觉得一种真心的信任是麻烦。关系模式修改后,自信的能力会慢慢建立起来。

2、自信成习惯。归根结底,很多的封闭恰恰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人不可能在职业中对自己完全定性,如果一份工作不适合自己,那么可以去寻找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如果认识到哪一方面欠缺的,就努力补充。不要回避自我的欠缺,也不要敏感定位自己的弱势。职场也没有严格的交往标准,一个自信的人,是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别人的。

3、放松身心。找个安静的地方,调整好呼吸及坐姿,慢慢地平静下来。然后采用渐进式放松方式,从头至脚全面放松。彻底放松,能打开潜意识,使自己的心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仔细体验心灵宁静、安详以及放下所有的羁绊后的轻松感觉,保持这种感觉。

儿童孤独症有什么表现_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儿童孤独症有什么表现_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孤独症,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中国大概80年代初才引入这一概念,近几年引起越来越多关注。

儿童孤独症属于精神残疾范畴,60%左右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有些孩子终生都没有语言,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睡觉、上厕所都需要辅助,刷牙、洗澡等都不能完成,终生需要被看护。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社交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有着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

●其他表现

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

以上症状和伴随疾病使患儿病情复杂,增加了确诊的难度,并需要更多的治疗和干预。

孤独症的诊断不是依据生化指标及仪器的检查,而是根据儿童行为表现来判断。正是因为孤独症目前没有办法通过仪器的数据直接确诊,无法像其他疾病一样,通过一些影像学的东西或者一些实验室的检查来确诊,因此诊断也非常慎重。

警惕孤独症的“五不”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五不”行为来自中华儿科杂志2017年12期三个学组制定的孤独症儿童识别筛查共识,具有权威性。当家长发现儿童有: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当这“五不”行为时,应怀疑儿童患有孤独症,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筛查诊断。除了以上的“五不”大原则,孩子在每个阶段还有不同的表现,早期识别孤独症的表现非常重要,现在公认早期干预效果好,特别是在两岁以前进行干预,有可能使有些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发展正常。

从出生到两岁各年龄段的ASD早期可疑症状的表现:

0~3个月

√对视缺乏:孩子不会追视移动的人脸。

√社会性微笑缺乏:不会应答妈妈的逗引,被逗引时不发声或很少笑。

√婴儿特别安静或异常烦躁不安:如过于安静,即使饿了也不会哭着表示要吃奶;特别难护理,经常哭闹且很难安抚,存在严重的喂养困难和睡眠问题等。

√哭声异常:如哭声微弱或尖叫,哭闹时不易被安慰等。

√全身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

4~6个月

√对人脸缺乏兴趣: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缺乏社会性微笑:难逗笑,对家长或他人逗引视若无睹,面部表情不丰富。

√喜欢自己玩:不喜欢被抱着或被人干扰和逗弄。

√不能辨别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面孔:看见妈妈和看见陌生人的感觉一样。

√缺少期待性兴奋:妈妈准备给他哺乳时不会出现期待性兴奋,妈妈在哺乳时婴儿和妈妈眼神交流少。

√婴儿睡眠困难:睡前易哭闹,夜间易出现夜惊夜啼,不易被安慰。

√不喜欢亲密接触:抱着时身体发软或发僵、打挺,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紧密接触。

7~12个月

√对人缺乏兴趣:与人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物品,或着迷于普通婴儿不感兴趣的东西,如一个小药瓶或一张小纸片,也有的着迷于单调、重复的事物。且兴趣范围狭窄,只喜欢摆弄某一种或几种物品。

√缺乏互动反应:叫名字没反应或反应很少,对周围人和环境不关注或关注很少,跟人互动差。

√不认生:对家人的离去或归来表现无所谓或根本不关注,对陌生人没有警觉、恐惧和躲避行为。

√缺乏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指个体借助手势、眼睛朝向、语言等与他人共同关注某一事件或物体,其发展于婴儿出生后的8-15个月,形成于婴儿和照顾者之间,之后扩展到同伴间。共同注意是婴儿早期发展的里程碑。

√不会模仿:正常10个月左右的婴儿已会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或一些声音,模仿简单的再见、欢迎等动作,有ASD倾向的婴儿不会模仿。

√拒绝食物品种的改变:难以接受添加的辅食,不喜欢咀嚼食物。

√各项运动发育落后:动作笨拙,如7~8个月还不会坐;不会伸手拿玩具;12个月不会扶站,不会用拇指和食指配合捏取小东西。

1~2岁

√缺乏互动反应:与人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叫名字没有反应,很难与人互动。对其他儿童不感兴趣,不喜别人碰触自己。

√兴趣范围狭窄:喜欢摆弄某一种或几种物品,或者喜欢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不停开门关门。

√游戏时不会模仿别人,不会展示自己,不懂分享。

√缺乏共同注意。

√不会玩假装游戏。

√感官异常:孤独症儿童会出现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过敏,对疼痛不敏感或异常敏感等。

√语言落后或退步:如12个月以后还对语言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近2岁仍无语言出现;有语言,但是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前面有语言,后来慢慢不会说;自言自语或电视语言多;鹦鹉学舌似的语言等。

√运动、认知、手功能等发育落后。

√活动量大:很多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并凝视、用脚尖走路等。

推荐阅读:

  1. 儿童孤独症有什么表现_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baobaojiankang/1698616772142392.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