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做康复训练

妈妈无忧网

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做康复训练

宝宝肌张力高,可以给宝宝的腿部做被动操治疗。治疗主要以按摩和康复训练为主,游泳治疗和电疗为辅助治疗。

宝宝肌张力高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的僵硬,对外界的触摸抵触,严重的可导致宝宝剪刀脚现象。

治疗时一定要在专业的康复师的指导下,让宝宝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每天坚持做被动按摩操,并且经常给宝宝洗澡和游泳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放松的作用。

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盘点宝宝肌张力高的6个表现及危害(附正确的应该方式)

盘点宝宝肌张力高的6个表现及危害(附正确的应该方式)

有一些家长在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时,会听到医生说宝宝有肌张力过高的情况,而肌张力过高对宝宝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但还有很多家长对肌张力过高并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宝宝肌张力高的表现和危害。

一、宝宝肌张力高的表现

1、孩子平躺抱起的时候,有头下垂不能竖立起来的现象;

2、感觉宝宝的身体很僵硬;

3、宝宝双手或一侧的手一直都是呈握拳的状态;

4、当将宝宝抱起来时,头颈部过度的伸展,好像要将自己推离你;

5、不能像正常的儿童一样,按时的学会坐、立、行、走的动作;

6、当让孩子站立的时候,发现他的足尖着地,或者是下肢呈交叉,或呈剪刀步态。

二、宝宝肌张力高的危害

1、婴儿肌张力高的危害是很大的,危害轻的会导致宝宝肌肉生长不均匀,情况严重会导致宝宝全身肌肉出现僵硬的姿势。另外婴儿肌张力高对孩子智力也会带来影响,可能导致孩子智能低下,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影响巨大。

2、婴儿肌张力高也会导致婴儿出现听觉障碍,因为肌张力高的婴儿发育比较缓慢,升高也比正常儿童要矮一些,宝宝经常会营养不良,也会伴随着呼吸障碍,时间久了可能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孩子的情况种种不一,不管是哪种情况,父母都有重视。

总之,婴儿肌张力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判断孩子的情况是生理性、暂时性还是病理性的,对于病理性的婴儿肌张力高需要早干预早治疗,只要治疗效果好,婴儿是可以被治愈的,也不会对宝宝以后的运动带来影响,不过最晚不能超过一岁半治疗宝宝肌张力高的情况。

三、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宝宝肌张力高

其实,宝宝肌张力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身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极少部分则需要考虑脑瘫或者其他疾病因素。因此家长要判断宝宝肌张力高是否是生理性的,暂时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若宝宝是病理性的,任何高危因素引起的肌张力高(宝宝的大脑在分娩前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损伤,累及了支配肢体运动的脑区或神经束),从而导致肌张力的改变,出现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异常,就要尽早去医院进行干预治疗,越早启动正规的康复训练越容易逐渐恢复正常。

若宝宝只是单纯的肌张力增高,没有姿势的异常改变,不影响其生长发育,没有哪里不舒服,可以先观察看看,家长可以在家给宝宝做运动功能训练。家长可以每天坚持给宝宝做被动按摩操,家长要注意应拿捏力度,动作要轻柔,切勿用力过度伤到婴儿骨头。

1、当宝宝头后仰时:可以用双手掌心扶在头的两侧,将其颈部向上方牵引,同时可用前臂压住小儿双肩以增加拉力,逐渐纠正头后仰。

2、当宝宝双腿不易分开时:家长可以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当髋关节屈曲时,腿就会被轻轻分开,然后固定牵拉数分钟,每日训练4~5次。

3、当宝宝拇指内收时:家长可用手轻揉大鱼际肌,并把大拇指稍用力向外推,连续几次后,再诱导小儿拇指向上翘。

4、当宝宝足尖着地或小儿呈仰卧位或长座位时:家长可一手固定膝关节,另一手把小儿的足跟放于掌心,用手握住足跟,把前臂力量作用于足底。

四、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肌张力过高

方法1:观察宝宝平躺时的姿势。肌张力偏高的宝宝在平躺时,整个身体是紧绷的,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角弓反张的情况。

方法2:让宝宝仰卧,医生用拇指抵住宝宝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及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看看角度能否达到90°。

方法3:弯曲宝宝的膝关节,看是否困难。当宝宝的膝盖弯曲时,如果有有折刀样的改变,也就是好像有个“坎”或者“开关”一样,膝盖弯曲的过程中就像突然被一个力量打开了开关,一下就变直,或者一下就弯了,不像正常人膝盖弯曲动作那么圆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折刀征阳性,这是肌张力偏高的一个表现。

方法4:让宝宝平躺,两腿伸直,尝试把他的腿拉向两侧,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如果宝宝肌张力偏高,那他的两条腿是很难掰开的,而且越掰阻力越大。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剪刀征,也是肌张力偏高的一个典型表现。

总结:通过本文内容可知,宝宝肌张力过高一共有6个表现。并且宝宝肌张力过高是有危害的,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能够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的,如果感觉到宝宝肢体有强烈的抵抗感,就要及时的去医院做肌张力的测试,明确以后要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肌张力高的情况。

推荐阅读:

  1. 盘点宝宝肌张力高的6个表现及危害(附正确的应该方式)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shenghuo/baike/1698609792111752.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