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和外向是人的一种性格,相信大家也有这两种性格的朋友吧,那么很多人想问内向和外向的人是否配呢?两者在一起要怎么相处呢?下面我们来说下详细内容吧!
内向和外向的人配吗
外向和内向这两种性格是相反的,外向的人喜欢说,善于交际,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也不会感到尴尬,而内向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会有些紧张,不知所措,不太爱说话,显得比较沉默,对于外向的人来说,遇到内向的人一言不发,自己想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那么,外向的人怎么和内向的人相处呢?
适当收敛
外向的人在和内向的人相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言语应该适当的收敛一些,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内向的人不太爱说话,而外向的人不要因此而自顾不暇的说个不停,说话不要说得太满,做事也不要过于张扬,和内向的人相处,可能会学会一些更加细腻的思维模式,在和内向的人相处的时候,也要懂得倾听别人的话。
寻找话题
两个人相处,少不了的就是共同的话题了,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相处更需要找到话题,内向的人可能只是在陌生人面前话少,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话会变多,而需要和内向的人沟通,大家一起说话,可以先找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内向的人话也会变多,大家相处起来更加容易。
彼此了解
有时候外向的人会觉得内向的人很闷,不爱说话,有些难交流,而内向的人有时又有些羡慕外向的人,觉得他们很难说,性格开朗乐观,其实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相处,能够了解到不同性格的优缺点,学习优点,改变和完善自己,增进彼此的了解,会发现对方不同的内心世界。
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的特质的差异
首先需要区分一下概念:‘’内向 ‘’不等同于‘’害羞“,我个人大概觉得内向是由内而外自发的一种行为,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害羞是由外而内的,是由于收到外界压力而被动发生的抵抗行为。
然后切入正题,我选择从”获取快乐的渠道‘’这个角度来阐述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的特质的差异。
外向的人往往需要从与别人的连结当中获取能量与快乐幸福,当外界环境消失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躁动,难以忍受孤独,无法获得精神寄托,继而感到苦闷。
我观察到身边一些外向的人情绪起伏比较大,爱热闹,有人则喜无人则悲,有通过酗酒的方式来逃避和派遣内心苦闷的倾向。
内向的人通常会通过个人爱好(阅读,厨艺,园艺,演奏乐器)以及冥想来从自身获得幸福感。
因此内向的人获得快乐和幸福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外向的人获取幸福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别人和外界环境手中的。通常拥有内向性格的北欧人(斯堪地纳维亚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在世界各国幸福感调查当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印证了我的这一观点。
事实上现在很多开明的家长都在培养自家女孩子独立人格的潮流跟我的这个观点是异曲同工的:人格和经济独立的女孩子就可以把追求人生幸福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看男人的脸色。否则精神上和经济上依赖于男人,万一运气不好遇人不淑“女嫁错郎”,那一生就被毁了也无力扭转——性格决定命运。
我觉得自己以前是个复合性格的人,有时爱独处,有时爱热闹。来到国外之后,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1)外国人相对来说更重视独立的私生活,浮于表面社交联谊活动比中国少(中国人刚出国通常会感觉到国外人际关系比较淡漠的假象——现在我更喜欢称之为‘君子之交淡如水’);2)外国人口密度本来就很小;这使我逐渐学会了独处的生活方式,开始的时候会感觉比较艰难,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要的抑郁症了,但是当你真正习惯这样的生活之后会发现,原来不用在乎别人脸色掌握自己追求幸福主动权的感觉是如此美妙。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型的孩子,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先跟孩子的老师谈谈:每年开学的时候,跟孩子的老师谈谈,告诉他你的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环境,在做好心理准备后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请老师给他鼓励。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在那些口若悬河的同学面前自惭形秽了。
给孩子讲话的时间:内向型性格的人总是出言谨慎,他们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开口表达。因此,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语言习惯,不能心急地去打断他的话。
不要追问过多的问题: 对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提出很多问题,会使他更加紧张而语无伦次。因为他得对每一个问题考虑过后,才会口头回答。试着跟孩子聊聊你一天的生活,如果你也常常卡壳,那么他就会比较自信,并且乐意与你交流了。
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如果你要孩子自己决定他的生日聚会都邀请谁,他也许只想请两个朋友来参加。如果这样,你就不要为他办一个比较大的聚会,而是充分尊重他的想法,带着他和他的小客人们去参加他们热衷的活动,比如儿童保龄球、滑冰等等。同样,在他去参加别人的聚会时,尽可能早点到,让他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熟悉环境、调整自己的状态。
如果你有一个外向型的孩子,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让孩子大声地把“想”说出来: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儿童心理学家说,因为你的孩子想到哪说到哪,所以你可能觉得他就是信口开河罢了。但是如果你打断他,他立刻就找不到思路了。所以你最好适当地用“噢!”或者“我明白了!”来鼓励他说完自己的想法。
细节上的引导:教孩子不要抢话;让孩子跟你一起做饭来培养他的耐性;或者利用亲朋好友聚会的机会,让他观察和学习别人是如何沟通、倾听、非常礼貌地相互交流的。每天放学后,可能你那活泼开朗的宝贝都要迫不及待地想跟你聊聊他一天的学校生活。这时如果你还没下班,不妨留出15分钟跟孩子在电话上聊会儿。因为跟你的谈话可以帮他对自己一天的经历加深印象。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shenghuo/yangsheng/169889585763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