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和牛磺酸对宝宝的好处有哪些呢,许多奶粉中会添加需要有利于宝宝的元素,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奶粉需要添加胆碱和牛磺酸吗。奶粉中有哪些元素能有有利于宝宝的发育和生长呢?下面马上介绍
胆碱和牛磺酸对宝宝的好处
胆碱
胆碱的生理功能:
1.促进脑发育和提高记忆能力
胆碱是一种强有机碱,是卵磷脂的组合成分,能帮中枢神经传递信息,帮助增强记忆力,是大脑思维,记忆等智能活动的必须物质。
2.促进脂肪代谢
胆碱对脂肪有亲合力,可促进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脏通过血液输送出去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脏里的异常积聚。如果没有胆碱,脂肪聚积在肝中出现脂肪肝,处于病态。临床上,应用胆碱治疗肝硬化、肝炎和其他肝疾病,效果良好。
牛磺酸
牛磺酸(Taurine)又称β-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
生理功能
1.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胱氨酸亚磺酸脱氢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2.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
猫以及夜行猫头鹰之所以要捕食老鼠,其主要原因是老鼠体内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多食可保持其锐利的视觉。婴幼儿如果缺乏牛磺酸,会发生视网膜功能紊乱。长期的静脉营养输液的病人,若输液中没有牛磺酸,会使病人视网膜电流图发生变化,只有补充大剂量的牛磺酸才能纠正这一变化。
3.影响脂类的吸收
肝脏中牛磺酸的作用是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牛黄胆酸,牛磺胆酸对消化道中脂类的吸收是必需的。牛磺胆酸能增加脂质和胆固醇的溶解性,解除胆汁阻塞,降低某些游离胆汁酸的细胞毒性,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增加胆汁流量等。
4. 改善内分泌状态,增强人体免疫
牛磺酸能促进垂体激素分泌,活化胰腺功能,从而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的状态,对机体代谢以有益的调节;并具有促进有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和抗疲劳的作用。
5.改善记忆的功能
在牛磺酸与脑发育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牛磺酸可促进大白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补充适量牛磺酸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记忆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记忆的准确性,并且对神经系统的抗衰老也有一定作用。
6.其他功能
牛磺酸防治缺铁性贫血有明显效果,它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还可增加红细胞膜的稳定性;牛磺酸还是人体肠道内双歧菌的促生因子,优化肠道内细菌群结构;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能够促进急性肝炎恢复正常。
如何获得胆碱
胆碱耐热,在食品加工和烹调过程中的损失很少,干燥环境下即使很长时间储存食物中胆碱含量也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富含胆碱的食物也很容易获得。
1、对孕妈妈来说,胆碱的摄入量是否足够,则会影响到胎儿的大脑发育。从怀孕25周开始,大脑的海马体开始发育,并一直持续到孩子4岁。所以,如果在海马体发育初期,孕妇出现胆碱缺乏,就会导致胎儿的神经细胞凋亡,新生脑细胞减少,进而影响到大脑发育。因此孕妈妈要均衡摄取饮食,保证营养充足。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和哺乳妈妈每天摄入的胆碱量应为500毫克。
2、富含胆碱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100克鸡蛋约含250~330毫克胆碱。其次为红肉和奶制品。花生、大豆制品和土豆中也含有胆碱。
3、对母乳的最新研究发现,胆碱的水平较以往有大幅提升(从13毫克/100千卡提升到24毫克/千卡)。因此保证母乳喂养是让宝宝获得胆碱的最佳方法。
4、人工喂养的宝宝最好购买添加了胆碱的奶粉。
5、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富含胆碱的辅食。
奶粉中的牛磺酸的作用
奶粉中的牛磺酸能够提高宝宝新陈代谢的能力。牛磺酸主要是通过海洋生物获取的,通过肾脏排泄,肾脏依据膳食中牛磺酸含量调节其排出量,以维持牛磺酸在体内稳定的含量。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
牛磺酸能够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提高宝宝自身抵抗力,同时还能预防疾病,所以牛磺酸也是配方奶粉中有益于宝宝的营养元素,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来选择,均衡的营养元素才是最重要的,切记不是越多越好。雅培奶粉提示:牛磺酸是婴儿体内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缺少牛磺酸的话会使宝宝的智力变得迟缓,甚至还可能延缓生长发育,所以,牛磺酸对宝宝的重要性可是不容小觑的。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5978003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