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时期
家长往往会容易忽略一岁之前的孩子心理,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必要过多的去关注。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接触的,他们内心已经对安全感有了认识,哭闹是他们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表达,对于熟悉的人他们就不容易哭闹,而如果父母这时候很少与孩子接触,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平时可以给他放一些音频一起模仿里面的各种声音,让他充满安全感,安全感对他以后的性格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时期
1-3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对自己的东西占有欲很强,别人动他的东西,他会大哭,不想要和别人分享。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还会表现的特别固执,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会表现得过于依赖大人。所以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对孩子表现的太强势,或急于让孩子独立,给足孩子空间,理解他的情绪,引导他往好的方向发展,才是这个阶段该重视的。
学前时期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婴幼儿时期进步了很多。这个时候孩子会特别喜欢主动表现,希望得到夸奖、赞美,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某件事,感到失望难过。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积极的引导孩子,不要让他因为挫败感而失去主动的热情。要让孩子学着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强硬的压下孩子的情绪,应该帮助他把情绪释放出来,这样孩子的身心才会放松,性格也容易朝着开朗的方向发展。
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怎么办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性格内向的孩子呢
尊重孩子内向的性格,家长在引导之前也要先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活泼外向才是可爱的、聪明的,内向的孩子也有自己小腼腆、小害羞的萌萌哒之处。只要孩子的内向不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家长其实不用刻意去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安静地一个人多读一些书、多静下心来思考也是很好的。
从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家长就可以主动和孩子多交流,语言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之前可能无法回应家长,但慢慢听着听着,他就懂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主动交流会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互动的美好和乐趣,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会更愿意去和周围的人打交道,也会更懂得如何去适应环境,性格也会更倾向于外向。
哪怕是低龄的孩子, 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长一定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无所谓地批评、诋毁孩子,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家长尊重和保护,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进而丧失与人交流的热情和意愿,从不愿意开口渐渐到开不了口。
与人交往,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如果家长凡事都选择包办,给孩子准备得妥妥当当,那孩子缺乏自我锻炼的机会,自然就不会善于跟人打交道,性格也会更加内向。聪明的家长,应适当安排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去超市买包盐、去图书馆借本书、去银行办下业务等等,有了经验的积累,孩子会更明白如何与人交往,性格也会更外向。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2225116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