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含义
出生不久的婴儿依恋成人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成人在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需要的同时,成人和婴儿逐渐发展了一种依恋关系,这是婴幼儿对于关怀和爱抚他的成人的强烈依恋情感。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
一项个案研究则发现,两个在两三个月大时哭闹程度相当的婴儿,甲婴儿的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乱,仍然跟他说话,逗他玩。乙婴儿的父亲则极少花时间陪小孩,母亲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走来走去。很少跟他说话,或是陪着他玩。等到一岁左右,甲婴儿只要在父母身边不远,大部分时间都能快快乐乐地自己玩;乙婴儿却仍然时常哭闹,要求大人抱。如此看来,很可能是甲婴儿的父母由于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烦不乱,能享受乐趣,因此,对于孩子的需求及成长的脉动皆较为敏感,较能适时扩展孩子的行为能力,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况下也能有安全感,能自得其乐。乙婴儿则没有学到这样的能力,仍然得依赖较原始的方式——被抱着才觉得安全、快乐。
由此可以说明,由于依恋能减少婴幼儿的不安与恐惧,他们深知有人关心他们,当他们有需要时成人一定会出现,这样,当他独自活动时,也有一种安全感,有适度的依恋的孩子能容忍与成人的分离而不焦虑,能够安心地进行独立探索活动,也不会产生遇到困难无人帮助的恐惧感,从而,婴幼儿的独立性就伴随着依恋性而得到发展。所以说,婴幼儿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培养是可以协调的,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关键在于父母必须给幼儿适度的爱和帮助。
宝宝依恋的原因
“依恋”是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这种依恋关系是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并有助于他的生理、心理健康。因为通过依恋,孩子满足了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由此得到安全感和保护。特别是当孩子受到惊吓、感到委屈或需要被关心时,母亲等主要看护者就是他可以寻求恢复的最好“庇护所。”几乎所有的正常婴幼儿都会有这样的 “依恋情结”。相反,如果没有依恋或根本不要依恋的婴幼儿倒可能是有问题的,比如:患孤独症的儿童。
分清两种依恋
一般来说,孩子的依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安全的依恋,这种依恋有助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另一种是不安全的依恋,这种依恋会导致心理脆弱,并伴随种种心理问题,弄不好甚至会出现行为障碍。孩子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性焦虑障碍”——即依恋对象离开时(哪怕孩子知道是短暂的分离),也常表现为烦躁、哭、叫喊,甚至威胁。
五招解开孩子的“依恋情结”
第1招:给孩子一个独立游戏的空间。
建议你在家里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孩子的“游戏间”。如果家里腾不出一间小屋,那就建立一个“儿童游戏角”。总之,这是孩子的“领地”,把属于他的玩具、小桌子、小椅子、图画书、画笔等等都集中到这个“领地”,让他意识到这是他的游戏场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玩。
平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地玩,你只在暗地里注意他。
第2招: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
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地玩玩具或游戏时,妈妈可以像躲猫猫一样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直都在,这样他就能更安心地玩了。接着,你再悄悄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习惯母亲的短暂分离。
第3招:让孩子陪你做家务。
你在操持家务时,不妨让孩子坐在地板上,给他一块抹布、几个塑料盘子或碗,让他帮忙擦拭这些碗、盘;你在清扫房间时,不妨让他帮你启动吸尘器开关。当你在忙碌时,只要分配给孩子一个相应的“小任务”,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粘人了,而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呢。
第4招:多带他出去走走。
当孩子情绪烦躁、特别“依恋”你时,你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沿路指指点点,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并扩大他的视野。
第5招:做事前,专心陪孩子玩一段时间。
在你准备做饭或做重要的事情之前,不妨和孩子一对一地玩上半小时,游戏时你要一心一意、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做后,他就不会老缠着你,让你做不了事了。
总之,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完成依恋,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必须用巨大的温暖、博大的爱去拥抱孩子,让孩子在安全、亲情的阳光中一天天茁壮成长。
宝宝过度依恋妈妈有什么坏处
有些妈妈发现宝宝开始上学了,但是也一天到晚依赖着妈妈,就感到很烦。有些妈妈认为宝宝的这种这种行为是出现心理扭曲,担心会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有影响,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心理问题。那么,宝宝过度依恋妈妈有什么坏处呢?
宝宝过度依恋妈妈有什么坏处
3岁以后的宝宝应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虽然对其他家人的亲近感比不上妈妈,但还是应该能接受,至少不应拒绝。如果宝宝这时还对妈妈过多依恋,最主要的原因还应是妈妈对宝宝的过度溺爱和保护造成的。
尤其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如果妈妈对其他人照顾宝宝不放心,时时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并与宝宝时刻形影相随,从而使宝宝很少有机会和爸爸以及其他亲人亲密接触。这样一来,宝宝肯定就只会认妈妈了。
由于宝宝对妈妈的过度依恋,3岁之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扭转,就会因缺少和爸爸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触机会,从而使宝宝过多地养成温柔、娇弱、细腻等女性的性格特征。这不仅会影响宝宝独立生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会有碍宝宝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男宝宝来说,甚至会形成性别观念的扭曲。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过度依恋的情况,妈妈不妨可以试试上面这些方法,要让家里人多带带孩子,培养孩子一个人睡觉的良好习惯,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依恋妈妈了,对妈妈和孩子自己都有好处。
宝宝过度依恋妈妈怎么办
过度依赖妈妈都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妈妈很溺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都是批评其他人,特别袒护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妈妈是自己的保护伞,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妈妈不能过分的宠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也要好好的教育孩子,虽然不能进行打骂,但是道理还是要给孩子讲清楚的。
宝宝和妈妈待的时间太多也会造成宝宝太依赖妈妈,家长朋友要适当的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给孩子布置一个漂亮的活动室,在里面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等,让孩子到了这里就开始自由的玩耍,长期就不会特别的依赖妈妈了。
妈妈对宝宝照顾太周到,什么事都替宝宝设想得好好的。这样宝宝会失去应有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其实宝宝内心深处是很愿意给妈妈帮忙的,只是妈妈总认为宝宝小,拒绝了宝宝的好意。一定要让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就会摆脱了对妈妈的依赖性,变得自信、自强、有主见了。
孩子太依恋妈妈怎么办
在宝宝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非常依恋妈妈,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出现过度依恋妈妈的情况是需要及时解决的,因为这种现象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孩子太依赖妈妈怎么办?
孩子太依恋妈妈怎么办
1、全家参与育儿。在育儿过程中,父母不要大包大揽,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的亲戚朋友都参与进来,让宝宝从小享受和谐自然的大家庭氛围,让他在和别人的接触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也相对弱化对父母的过度关注。
2、锻炼交往能力。利用节假日,带宝宝多到户外活动,特别是儿童聚集较多的公园、游乐场等,通过带宝宝观察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鼓励宝宝尝试和别人交往,让宝宝在和其他儿童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与平时不同的快乐感受。
3、多注意锻炼孩子独立能力。有的父母,可以说绝大多数父母都想尽力给孩子做好一切,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喂饭等等,这样对孩子来说很不好,不仅容易让他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而且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多让孩子自己完成,既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如亲吻、拥抱,过多地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5、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尽量让孩子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可能是心理因素,也可能是病理因素。
1、病理因素:孩子可能是因为依赖性人格所导致的,依赖性人格是指患者在童年期或者青少年期,过度依赖依恋对象的现象,通常是因为社会因素或者生物因素的原因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出现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来改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是口服盐酸氯米帕明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心理因素: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原因导致的,平时家长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性,导致过度依赖父母,如果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不必太过于担心,适当的使孩子改变一些观念,多给孩子增加一些自信心,不要太过宠溺孩子,即可促进病情恢复。
妈妈没有精心照顾:有的年轻妈妈过于贪玩,觉得小宝宝不懂什么,吃饱穿暖就成了,当襁褓中的宝宝向妈妈发出爱的呼唤的时候,她们并不敏感,甚至置之不理,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对这个世界很不信任。受此焦虑情绪影响,他们也会很依恋妈妈。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5947926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