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检查 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由于肌瘤结节中肿瘤细胞单位体积内细胞密集,结缔组织支架结构的含量及肿瘤、细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结节于扫描时表现为弱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3种基本改变。弱回声型是细胞密度大,弹力纤维含量多,细胞巢状排列为主,血管相对丰富。强回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肿瘤细胞以束状排列为主。等回声型介于两者之间。后壁肌瘤,有时显示不清。肌瘤愈硬衰减表现愈重,良性衰减比恶性明显。肌瘤变性时,声学穿透性增强。恶变时坏死区增大,其内回声紊乱。故B超检查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
二、探测宫腔 用探针测量宫腔,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宫腔增大及变形,故可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的大小及方向,对照双合诊所见,有助于确定包块性质,同时可了解腔内有无包块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须注意子宫腔往往迂回弯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挡,使探针不能完全探入,或为浆膜下肌瘤,宫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误诊。
三、X光平片 肌瘤钙化时,表现为散在一致斑点,或壳样钙化包膜,或边缘粗糙及波浪状的蜂窝样。
四、诊断性刮宫 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不易用双合诊查出,可用刮宫术协助诊断。如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宫腔感到有凸起面,开始高起后又滑低,或感到宫腔内有物在滑动。但刮宫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坏死,甚至败血症,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疑为粘膜下肌瘤而诊刮仍不能明确者,可采用子宫造影术。
五、子宫输卵管造影 理想的子宫造影不但可显示粘膜下肌瘤的数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对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方法简单。有肌瘤处造影摄片显示宫腔内有充盈残缺.
子宫肌瘤的症状及危害
子宫肌瘤是成年女性中比较常见的妇科病,一般来说,30—50岁的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
子宫肌瘤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肌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多,肌瘤细胞与雌二醇的结合力较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高20%,而瘤组织的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因此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长期的雌激素含量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子宫肌瘤的表现及危害
一般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有:月经不调、腹部肿块、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不育、循环系统症状等。
除了子宫肌瘤本身对广大女性造成很大身心伤害之外,临床实践证实,子宫肌瘤常常并发卵管卵巢病变,也极易和子宫体腺癌和子宫颈癌同时存在。
子宫肌瘤的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而成。所以中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一般是从调理气血、化淤散结着手,通过全面调整内分泌、改善微循环、清除体内淤积,从而达到消除子宫肌瘤的目的。
所以建议现代女性一定要注意内分泌的调理。对于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调理内分泌的中药制品服用;对于没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朋友,也要注意及时维持内分泌的平衡,最好选择一些经典的女性保健品牌服用,及时调整内分泌,消除体内淤积。
另外,在冬季,要多喝开水,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饮食应以新鲜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以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
女性怀孕后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
女性怀孕后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这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个健康话题,大家有必要对于孕期健康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清楚孕期常见疾病有哪些,并注重做好孕期疾病的防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孕期疾病的伤害,女性怀孕后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在此为大家详解孕期患病的应对方法。
女性怀孕后患有子宫肌瘤怎么办
1、首先要严格节制性生活。患病后要注意节制性生活,这样才能有效的减低流产和感染的几率,还要避免一切中体力的劳动,必要时要注意卧床休息。
2、孕早期。在女性怀孕后,子宫肌瘤会很快的长大,还可能因血栓形成红色变性,主要表现为下腹痛、恶心、呕吐等,大多数疼痛会自行缓解,如果不能缓解就需要考虑做手术将肌瘤摘除。
3、孕晚期。到了孕晚期,子宫肌瘤可能还会合并胎位不正,在分娩期可能会引发宫缩乏力或滞产,这时就需要医生根据肌瘤的情况采取急救措施,如生产方式改为剖腹产或将肌瘤剥出等。
准妈妈的健康非常重要,在怀孕后才发现身体健康问题其实对宝宝都是很不好的。所以,为了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小宝贝,在怀孕前就做好相关检查工作是非常明智的。为了预防子宫肌瘤恶性病变的发生,广大女性朋友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早期排除恶性病变,阻断疾病蔓延。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700832258120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