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夫妇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可谓充满快乐,也同时有着诸多的艰辛,养育宝宝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体会、实践,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发育成长,影响宝宝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科学育儿要注意 “三个不宜”。
一是不宜长时间抱着宝宝。不少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夫妇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将宝宝搂在怀中,一来是疼爱宝宝的表现,二来抱着自己的亲骨肉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候,将宝宝抱到室外,让宝宝呼吸清新空气,晒晒太阳,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但是,如果长时间抱着宝宝不撒手就不科学了。因为宝宝的骨骼稚嫩,其骨骼的弹性、可塑性较大,如果长时间的抱着宝宝不放,会严重影响到宝宝骨骼的正常发育,引起骨骼生长变形,造成宝宝脊柱侧弯。同时,对新生儿肚脐护理也不利,不少新生儿的脐部发炎,往往就是因为长时间的搂抱所引发,因此,不宜长时间抱着宝宝,防止宝宝脐部的炎症出现。
二是不宜捏着鼻子喂药。宝宝在生长发育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头痛闹热,给孩子喂药也就成了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而“喂药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给其喂药时,不但大哭大闹,而且紧咬牙齿,喂药十分困难。一些父母为了尽快让宝宝将药服下去,往往会采取捏住孩子的鼻子硬灌的方式。殊不知,这种强硬的方法,往往会导致宝宝因哭闹来不及及时吞咽药物,而引起药物随着气流进入气管,轻则会刺激到宝宝的呼吸道黏膜,引发呛咳;重则可能会导致宝宝的气管阻塞,造成宝宝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三是不宜过度逗宝宝笑。宝宝的诞生,给父母及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宝宝的一颦一笑都身上的牵动着父母的心绪。逗着宝宝笑,看到宝宝“笑口常开”是每一位父母都喜欢做的一门功课,适度的和婴儿逗笑,有意于宝宝的智力发育。但是,逗孩子笑也有着较大的学问,如果时机、强度、方法把握的不好,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如果在宝宝进食时逗宝宝发笑,可能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而引发呛咳甚至窒息;如果在宝宝即将入睡时,不停的逗宝宝笑,可能会引发诱发宝宝失眠或夜哭;如果逗得宝宝笑声不停,大笑过度,可能会导致宝宝发生瞬间窒息、缺氧、暂时性“脑贫血”,损伤宝宝的大脑,有的还可能会引起宝宝的下颌关节脱臼。
如何科学育儿新生儿_科学育儿包括哪些方面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育儿的方式上,我们经常会和上一辈的理念产生冲突。家长应该养成科学合理的育儿观念,理性育儿。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育儿呢?
来看看知乎上一条高赞地回答:
1、6个月内不需要喝水,满6个月加辅食,米粉用水冲调,第一口要高铁米粉,循序渐进练咀嚼,没有添加顺序,高敏可以延后添加。一岁内不吃调味料,不喝果汁,禁吃蜂蜜。胃口不好不一定缺锌,不用闲着没事就补锌。
2、养孩子不是养大便,大便发绿也不是病,攒肚和便秘不一样,别动不动就觉得腹泻了。
3、不用补钙,医学上没有缺钙这么个说法,更没有积食上火的说法。枕秃,流汗,做梦哭跟缺钙没关系,每天400IU维生素D,长牙跟遗传有关系。
4、生长曲线看发育,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和别的孩子做比较。过了前三个月体重身高越长越慢,养娃不是养猪,不可能每月都长胖。腿纹不对称去医院照b超,在家看不出来。
5、不能吃中药和中成药,因为副作用尚不明确。
6、摸后颈知冷热,咳嗽一两声不需要跑医院,肺炎不是咳嗽引起的,发烧是不会烧坏脑子的,拿不准的话还是要及时就医。
7、母乳最好,羊奶粉并没有比牛奶粉好。乳腺炎可以喂养。
8、二类疫苗有条件都打,鸡蛋过敏可以打麻风,打完疫苗就可以洗澡也不用忌口。
9、多肌肤接触,胀气多趴,做排气操,肠绞痛用飞机抱缓解,大运动顺其自然。
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大全(看护宝宝的育儿小知识)
导语
电视剧《逆流而上的你》:明明医生吩咐过不要那么早扔纱布,结果纱布在洗澡的时候弄湿了,被婆婆随手扔掉了。
现在孩子的脐带残端发炎了,婆婆为省钱还拦着不让去就医,她淡定地安慰媳妇,很多孩子都会得脐带发炎,让媳妇赶紧去准备母乳。
婆婆自作主张让媳妇在孩子的脐带残端上涂母乳,反而让孩子的病情更严重。媳妇抱着孩子,急匆匆奔医院去做检查。
媳妇后悔当初不应该听婆婆的话,孩子受罪,准妈妈看着都心疼,孩子的护理可不是小事情。
准妈妈生下孩子后,从宝宝出生到宝宝满月,这段时间,父母照顾宝宝可不能大意。
要知道0-1月龄是宝宝最脆弱的时期,如果父母护理不妥当,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这5个育儿小知识,新手爸妈要知道。
新生儿出生后,这5个重要的育儿知识,父母早学会,带娃更轻松
1. 吐奶
不少新手父母在护理宝宝的时候,不管再淡定,也会被宝宝吐奶给吓到。
原本吃奶正欢的宝宝,或者是刚吃奶不久的宝宝,突然出现喷射状的吐奶,躲避不及的准妈妈,被溅了一身脏。
她来不及担心自己,反而是宝宝的吐奶,让她惊慌失措,宝宝这是怎么了?其实这就是吐奶。
新生儿吐奶,比较常见于宝宝吃奶之后,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胃容量增加,吐奶次数会越来越少。
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都不错,只是偶尔的吐奶,新手爸妈不用过分担心。
然而,如果吐奶频繁,宝宝的体重增长特别慢,甚至体重不达标,准妈妈要及时带娃去就医。
新手爸妈怎么做才能减少新生儿吐奶?
(1)新生儿吃奶后,要给宝宝拍嗝
不管宝宝有没有吐奶,每次宝宝吃奶后,我们要给宝宝拍嗝,能避免宝宝吐奶。
宝宝不是每次拍打都会打嗝,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仍然要坚持在吃奶后,给宝宝拍嗝。
(2)宝宝吃奶后,不要马上让宝宝平躺
在宝宝吃完奶后,我们不要立刻把宝宝放在床上平躺着,而是要让宝宝保持直立的状态,父母可以竖抱着宝宝半小时。
2.不过早竖抱宝宝,避免摇晃综合征
有些时候我们适度摇晃婴儿,确实可以让宝宝不再哭闹,安静下来。然而,大人过度摇晃新生儿,却容易让宝宝受到伤害。
美国儿科学会提到,不建议大力摇晃婴儿,否则容易导致宝宝的大脑出现损伤。
不仅如此,新生儿也不能过早竖抱,因为宝宝的头部和脊椎都还没有发育完善。
即使我们要竖抱宝宝拍嗝,也要控制时间在30分钟之内,尽量做到少竖抱。
等宝宝5-6个月后,宝宝能支撑头部的重量,我们再竖抱宝宝。
3. 黄疸
新生儿的肝脏发育还不够成熟,出生之后,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宝宝的面部发黄,接着宝宝的胸部和腹部,眼部个别地方也会出现黄疸。
有些婴儿在出生3-5天内出现黄疸,也有些婴儿在出院后,黄疸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准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去就医,避免因为延误就医,而导致宝宝大脑或者神经系统受损伤。
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出现黄疸。
小宝当初还没有满月,我发现他黄疸越来越严重了。我们赶紧带着他去就医,才知道是母乳性黄疸,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们只给他喂奶粉,暂时不喂母乳。
一周后,他再次做检查,我们发现他的黄疸数值下降了不少,原来是母乳喂养过少。后来我就给他混合喂养,黄疸也逐步消失了,我才放下心来。
黄疸持续2-3周后消失,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
想要缓解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我们可以这样做,分享我的一些经验:
(1)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哺乳次数最好在8-12次,保证宝宝有充分的奶量摄入
(2)母乳不足的宝宝,准妈妈可以增加奶粉喂养,避免宝宝营养不良
(3)多带宝宝去晒太阳,早上的阳光最温和,我们不用担心会灼伤宝宝
(4)让宝宝多吃多“排泄”,母乳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要让宝宝适量喝温水
4. 及早开奶
宝宝出生后,新手父母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宝宝的喂养。
宝宝先吃母乳还是奶粉好?或者是温水?
如果准妈妈有母乳,当然给宝宝吃母乳,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准妈妈还没有奶水,只能给宝宝先吃奶粉。等到1-3天有了母乳之后,准妈妈再考虑宝宝喂母乳。
宝宝还小,其实还不会分辨母乳和奶粉,所以准妈妈不用担心宝宝吃了奶粉,就抗拒吃母乳了。
如果宝宝还不想进食,我们也可以适当用软勺给宝宝喂点温水。
然而,如果准妈妈想要坚持母乳喂养,就要尽早让宝宝多吸吮,才能加快乳汁的分泌。
5. 脐带护理
脐带护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更有些人因为护理不注意,导致宝宝脐带残端感染。
胎儿在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营养和补充氧气,然而,在宝宝出生后,胎儿跟脐带的连接会断开。
切断脐带,婴儿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为了避免感染,脐带会留有一段残端,在1-2周之后,脐带才会萎缩脱落。
脐带的正确护理很重要。
新生儿穿纸尿裤的时候,我们注意纸尿裤要低于肚脐的水平,要避免因为尿液或者是洗澡,而让脐带残端进水。
如果脐带残端发炎,脐带周围皮肤发红,或者是脐带残端有持续出血,准妈妈要尽早带宝宝去就医。
结语
新生儿是宝宝发育过程里,比较难带的阶段,宝宝不会言语,而且抵抗力也差。
在宝宝的护理上,新手爸妈需要更加细心和谨慎。
老人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护理,还是要做到科学育儿。
0-1月龄宝宝的护理重点,主要在这5个方面,新手爸妈要知道,养娃不走弯路,宝宝发育更出色。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702976880123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