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手是非常常见的行为,在2个月的时候,宝宝已经能够调节眼睛的焦距,两只眼睛能共同看一个物体。就是宝宝的第一个玩具--她的双手,她会很好奇的看着自己的小手,放在嘴巴里不停的吮吸着,就像抹了糖一样,小宝宝们为什么喜欢吃手呢?宝宝吃手有什么秘密呢?育儿专家帮您揭秘。
宝宝们为什么喜欢吃手?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把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宝宝喜欢吃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宝宝吃手是为了满足吮吸欲望
有些宝宝有较强的吸吮反应,如果他在吃奶的时候吸吮时间不够,宝宝的吸吮需求就得不到满足。有时候母乳不足或孩子等待哺乳时间过长也会使孩子通过吃手来宣泄不满。
专家建议:要让宝宝有足够的吸吮时间。
母乳喂养的妈妈最好等孩子主动吐出乳头再停止哺喂。使用奶瓶喂奶时,对吸吮不够的孩子,要选择流量小的奶嘴。
原因二:宝宝吃手是为了满足探索欲望
处于“口腔期”的宝宝,主要是通过口唇认识外部世界的,因此拿到任何东西他们就会送到嘴里,来进行一番探索。
专家建议: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多和宝宝说话;抱着他多走动,让他多看;让他用手触摸各种质地的东西,让他的小手忙个不停;把能让他放进嘴里“尝一尝”的东西都清洁干净,让他去“尝”。只要满足了他探索这个新奇世界的好奇心,他吃手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宝宝口腔如何护理?婴儿口腔护理要点)
原因三:吃手是宝宝排解“压力”的方法
别以为小宝宝就没有压力,其实他们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性最强烈。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会镇静宝宝的情绪。
有些宝宝在浅睡眠状态时,会用吃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必太过担心,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如果强制性地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大后更易形成具有攻击力的性格。总之,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一过性行为,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
因此,2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粗暴对待。
原因四:帮助消除长牙期不适
一周岁以内小儿“吃手”是正常生理行为,是发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儿科专家指出,多数婴儿是从3个月开始吸吮手指,到6个月添加辅食后表现明显,伴随出牙将逐渐形成高峰。3-6个月是宝宝开始萌出乳牙的阶段,这个时候宝宝会用吃手来缓解长牙期不适。
原因五:肛门期,宝宝容易吃手
2.5岁前,宝宝大小便基本是条件发射,有了大小便自然反射式地排泄,但是在2岁半以后,宝宝的泌尿系统发育完善,想要大小便的时候就会把这个信息反射给大脑,大脑经过思考和判断,决定是现在就排还是待一会儿再排。
通过这种憋和放的体验方式中得到快感,除了排泄以外还包括口唇的触觉快感。如果宝宝到了肛门期,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正常的。
原因六:食欲差爱吃手可能缺微量元素
不过,如果宝宝吃手伴随有吃纸、抓墙、食欲差、头发黄、个子矮的现象,家长就不要掉以轻心,最好带宝宝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否缺锌。(婴儿缺锌怎么办?如何给宝宝补锌?)
儿科专家认为,1-3岁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应该及时干预。3岁后和外界的接触更多,也是宝宝牙床发育的关键期,因吮手指导致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这也是家长要考虑的因素。
孩子小时候靠吃手来放松神经,缓解紧张、沮丧、害怕、焦虑等情绪,当他们学会了用更好的办法后,就不太依赖这个行为了。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吃手,到上学时,大部分孩子都会放弃这个行为。到那时,就是你想让他吃手,他都不吃了!
相信在了解了孩子吃手的“秘密”之后,你不会再用粗暴地打孩子的手、嘴或者呵斥的方法来纠正他了,那样可能只会能使小家伙更想吃手。您也可以阅读“宝宝眼睛如何护理?婴儿眼睛常见问题护理方法”,了解更多婴儿生活护理知识,希望我们提供的育儿知识可以帮助到您。
宝宝吃手指老是会恶心状是什么原因
宝宝吃手指时,如果手指插入咽喉较深,会刺激到咽喉引起恶心反应。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宝宝在吃手时,家长要预防宝宝将手指插入过深,并且要保持手部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宝宝经常恶心也可能是有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咽炎。
宝宝吃手指老是会恶心状是什么原因
宝宝吃手时恶心家长可以让宝宝抓玩具,陪宝宝做游戏等,缓解宝宝的注意力。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要逐渐改掉吃手的习惯。
加上还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胃肠道的不适,如腹胀,腹泻等。如果有急性肠胃炎,还要积极治疗疾病。
六岁宝宝吃手怎么回事
六岁宝宝吃手有可能是因为宝宝长时间的习惯所造成的吃手情况,但也不排除是因为宝宝身体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所造成的吃手,如果宝宝身体出现一些不良的疾病,也有可能会造成吃手的情况。
建议
如果宝宝是因为习惯所引起的吃手情况,是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如果是因宝宝身体异常情况所引起的吃手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做相关的检查,来了解到宝宝身体情况以后,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xse/169890387464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