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思维

妈妈无忧网

动作思维

幼儿动作思维的作用和趋势

孩子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孩子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

在3-6岁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搭建什么东西,只能搭完后才能把搭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告诉你。

6岁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

7岁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三岁前是动作思维培养关键期

据专家介绍,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认字”、“背唐诗”远远不如运动能力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为大脑提供“刺激营养”。

专家同时强调:对于“动作思维”能力来说,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以前。婴幼儿在0-3岁的时候就具有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婴幼儿的行为又包括无意动作、本能动作和智慧动作。其中智慧动作是灵长类动物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智慧动作的不断发展,才令猿进化为人。

0-3岁正是孩子动作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让孩子多多参与有利于刺激思维发展的智慧动作游戏,让孩子在愉悦、轻松的动作游戏中获得大脑机能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发动作思维能力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

幼儿时期正处在具体的动作思维时期,也就是必须借助于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去认识事物及运动。具体的动作思维阶段,是一个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半具体、半抽象的形象思维阶段,以及聚敛、发散的抽象思维,都是从动作思维发展而来的。

动作思维说它具体那是因为思维过程是有具体的静态或者动态的参照物。其实动作思维作为人类的看家本领,就是成人阶段也必不可少。孩子真正的掌握动作思维,提高动作思维能力是提升孩子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本领的最佳时期。而我们有许多幼儿教学,并不是在这个阶段扎扎实实的下工夫,而是千方百计地力图缩短这个阶段,任何企图跨越这一阶段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动作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所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能力,开发动作思维能力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动作思维

三岁以前的孩子都是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地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一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要拿可够不着,他一边叫一边无意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孩子以后就借助动作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三岁的孩子拍球时,开始是乱拍,不了解自己的动作与球弹跳的关系,经过学习和训练,他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动作、运动训练很重要,例如,训练孩子的爬行、滚翻、蹦跳、跳绳、拍球等平衡协调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摆积木等活动,都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让孩子看电视、玩电动玩具、游戏机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在这一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首先,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甚至能数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为孩子能够用手触摸到着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数数的兴趣。

其次,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这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再次,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家长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59358268719.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