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去幼儿园老师会好好照顾吗?小便自己不太会脱裤子,万一着急尿裤子怎么办?吃饭自己又吃不好,一顿吃不了多少就没心思了,万一饿着怎么办?但是上托班优点也不少呀:可以早点适应入园的生活,学会如何和其他孩子交往等,优点和缺点一大堆,怎么办?妈咪们是不是也为这个事情烦恼,一起随92妈妈小编来讨论讨论吧!
宝宝该不该上小托班?早点上好不好?
支持方认为:
1、早点熟悉幼儿园秩序,懂得公德心。
上托班好,学不学东西到是次要,当然还是学的,而且比在家里学得系统、科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早点懂得公德心,建立秩序感。不要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号了。至于身体,首先要看孩子本身素质,是比在家容易生病,但孩子毕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培养点抗体也好。总不能一直家里伺候得精心周到,以后也不出去啦?何况,真是先天性抵抗力差的孩子,在家病也不少。
2、比没上过托班的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上托班刚开始的两个月是很烦神,生病啦,不适应啦,哭闹啦!可是等上了小班就会发现,上没上过托班大不一样。上过托班的孩子上小班,明显比没上过托班的孩子适应能力强。
3、托班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的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托班还是有好处的,进步很大,很多事情都喜欢自己做,而且也是做的很好,在家的时候不会做的事,经过幼儿园三四个月都会了,而且语言能力也是突飞猛进呀,和人交往也比不上幼儿园的要好很多,但确实总在生病,流涕咳嗽总也不好,但都说是个过程,小托班过来了,小班就会好很多。(宝宝什么时候能开始上音乐课?有必要上吗?)
支持方提倡让孩子2周岁进托儿所的。虽然也会担心孩子在校期间被欺负,老师不负责任,还得个什么病的;但总比呆家里当个温室里的花朵强!受不了老人们的太保护,宁可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而从中学会自我保护,我们不可能永远带着孩子,老人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感觉缺少大人的关注;自己带孩子结交朋友并不能像在托班里那样是属于自我介绍的认识,反而是来自于大人的结交,大人也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不自觉地强加于孩子。我们还是学会适当的手放开,也许孩子的天空也会广阔一些,没有永远的保护,只有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才是最安全的。如果在托儿所被老师管的太严,那么放学后就需要我们做大人的关心与爱护啦!谁让父母才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呢!
反对方认为:
1、过早上托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上托班!
上托班让孩子在不能承受的年龄阶段承受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分离焦虑症,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过早上托班孩子成年以后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年龄上幼稚园的多得多!
2、托班学习不到任何实质的东西。
其实即使是私立的幼儿园小班的宝宝老师也是不教什么实质性知识的。主要就是玩。托儿所就更别指望了。我参观过某个知名早教中心办的托儿所,真的就是让孩子手背在背后规规矩矩坐小椅子上的。当然老师也会带着他们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橡皮泥画个画什么的。但除此以外的时间一概坐成一排,手还要背在背后。当时我就看得挺不是滋味的。但也能理解因为孩子都只有两岁左右比较难管,教给他们点“纪律”“规矩”的概念,可能也不错,但这个就见人见智了。
3、上托班过早的对孩子“条条框框”。
我不提倡给小孩子做太多无谓的规矩。孩子幼年时要“野”要散养,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我们自己这一代就是因为老师家长灌输了我们太多“条条框框”,弄得我们个个思维都是被限定的,所以我觉得除非家里没人带,要不还是三岁左右去幼儿园比较好。(宝宝多大上早教好?应注意什么?)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托班?发现专家的说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支持方:
重视学前教育是趋势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幼教系主任徐云提出的观点是:重视0-6岁的学前教育是世界趋势。
教育学龄越来越小,这是一个世界走向,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0-6岁的学前教育。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美国佩里项目“1∶17”理论。该理论提出,早期投资一美金,孩子成年后社会就可以少投资17美金。这个早教研究项目,起草于上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产生一定研究成果,被列为世界十大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项目。
现在关于学前教育,有几个误区:一是过分重视认知,不注重全面发展;二是营养过剩,锻炼太少;三是智力投资多,能力培训少。
以前一个社区里的孩子,不论大小都在一起玩,大孩子学会有爱心、保护小的,小孩子有了“模仿对象”,这种“混龄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反对方:
多给孩子自由和童趣
朱先生认为,现在家长都很忙,把孩子送去上托班是无奈之举。那么小的孩子,最先体会的应该是父母的呵护和爱,这是一种什么都不能替代的情感教育。
“不是说托班不好,但托班毕竟多了一种组织管理的味道,中国的孩子总是规规矩矩,缺乏想象力,这恐怕和他们过早接受严谨的教育有关。”朱先生说自己以前都没有上过幼儿园,都是在弄堂里玩大的,后来上学也没觉得特别吃力或者特别差,“应该多给孩子提供自由和童趣。”(宝宝上早教坐不住怎么办?)
92妈妈小编觉得宝宝是否应该上小托班,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宝宝的心智发育已经具备了,比如会日常简单的表达,会自己吃饭,可以进入幼儿园中多认识些朋友,毕竟独生子一人在家也无趣的,当然父母选择幼儿园时也要慎重,多方考察,选择一个让自己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的幼儿园。
您也可以了解和学习更多宝宝早教知识,92妈妈育儿网祝愿每一位宝宝都是最聪明、最优秀的。
宝宝该不该把尿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身体是非常柔软的,因为他的脊椎和骨骼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一些日常的姿势和活动他都无法自主完成,例如低龄宝宝无法蹲下来排尿,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抱着把尿,那么宝宝该不该把尿呢?会有什么危害吗?
宝宝该不该把尿
婴儿阶段大小便的次数会比较多,尤其大便的排泄次数每天可以达到3~5次,小便的次数也比较频繁,所以不少老一辈的老人们总想通过把尿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排便,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孩子较小的时候,脑神经对肾脏排尿功能的控制力较弱,再加上括约肌发育还不成熟,无法做到规律性的排尿。因此并不建议在婴儿阶段给孩子把尿。养成孩子定期排大小便的习惯,只需要等孩子逐渐长大肛门括约肌发育成熟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从把尿的动作上来说,对婴儿的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把尿的时候需要把婴儿的两条腿往两边扩开,长期的把尿会影响患儿的髋关节发育,所以在宝宝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还比较柔软的时候,切记不要把尿,以免造成肛门脱垂或者是髋关节脱位。骨骼较为柔软的婴儿,长期把尿也会造成脊椎受损,所以把尿这种方式并不是锻炼婴儿规律大小便的最佳方法。
婴儿期要穿纸尿裤来帮助宝宝管理粪便,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在一岁的时候可以训练坐便。一岁以后白天可以不使用纸尿裤,晚上的时候使用纸尿裤,白天进行大便训练,宝宝排泄控制的肌肉在12-24月龄间达到成熟,平均需要18个月,所以一岁半之前要使用纸尿裤,一岁半以后白天可以不使用,晚上的时候使用,两岁左右的孩子在白天、晚上就都能够训练自主排便,所以孩子是不可以把尿的,要酌情根据年龄使用纸尿裤,直到孩子可以自主排尿、排便。
新生儿把屎把尿的危害是什么
新生儿把屎把尿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腿型是O型腿,但是会随着后天的发育而变直的,如果在发育期间过早的把屎把尿,由于髋关节韧带不牢固,就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出现走路异常的状况。
2、脊椎发育不良:新生儿的脊椎都是比较笔直的,如果过早的抱着新生儿把屎把尿,可能会使脊椎侧弯,出现脊椎发育不良的症状,会使新生儿弯腰驼背。
3、影响孩子自主控制排尿的能力:如果长时间把屎把尿,容易引起小孩子出现条件反射,而平时不把尿的时候,孩子就算有尿意也有可能会排不出来,容易造成憋尿,不利于孩子自主控制排尿。
要培养宝宝的排泄习惯,应至少在宝宝满两岁时。当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准备得比较好时,可以训练宝宝定时排尿排便。此时,宝宝会对自己上厕所感兴趣。如果发育稍晚,有的宝宝也可能要两岁半以后。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zaojiao/169888293261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