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一点表达: 追过星吗,很认真的那种,各种参加活动,各种机场接送后援粉丝团等等。
谈恋爱时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我们就可以形容ta有一个恋爱脑。
恋爱脑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上,恋爱脑指的是对另一半或喜欢的对象有着超出正常恋爱的执迷程度。
对感情过于期待和理想化,总把另一方想象得过很完美。或者说满脑子都是那个人,对执迷的对象有着强烈满足的渴望。但是他们一旦遇到问题,想法又过于感性,又爱胡思乱想,患得患失。
什么是执迷呢?执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恋爱中的执迷分为很多种表达形式
迷恋狂热型:这种类型的人觉得爱情是神圣又沉重的,总把相遇当做命中注定,无限放大对方的优点,对缺点视而不见,说的夸张点就差白马王子了,觉得对方身上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他们觉得另一半已经不单单是情侣了,而是整个生活的支撑。他们一天到晚疑神疑鬼,生怕“白马王子”的对方会有离开他的一天。还有很可怕的一点,不由别人提出一点点建议,否定是他们最常用的防御武器,例如:他只是工作忙而已不然不会不理我,他虽然异性缘很好但是其实他心里只有我一个人,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不爱我的··· ··· 她不会明白,恋爱是生活的一部分。
感情绑架勒索型:这种类型的人在感情中遇到挫折后,无法顺利地走出来反而会把这种痛苦转化为折磨自己和折磨对方的力量。会出现这种情况
(1)他们可能通过一哭二闹···方式来惩罚自己,他们在痛苦的过程中希望对方能够明白自己的痛苦,从而达到让对方回头的念头。
(2)纠缠不休。在这段关系宣告结束后他们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各种社交软件来给对方发信息,缠着对方,不断地来闹腾对方,消耗自己。从而达到一个有存在感的目的。但是得到的结果通常都是将本来已经分开的对方,越推越远··· ···他们自我宣泄,自我攻击,或者采用行动代替感受,出现死缠烂打的行为。
情感极端型: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就已经是放弃这段感情了,但是他们想法极端,通常不会那么轻易地就放过对方,会出现打击报复的心里,把所有的不满情绪全部施加于对方的身上。会有一种“我不开心,你也别想好过的心理”例如索要分手费用,谩骂,破坏对方下一段感情,诋毁对方··· ··· 他们在这报复的过程中,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想达到一个自我救赎的目的,可是他们的想法和想要的结果,完全是两个方向。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恋爱脑”这个词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了。那么该如何摆脱恋爱脑呢?接下来给恋爱脑的人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1.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一段长久又稳定的感情,都是建立在“有规矩且舒适”的框架里的。
2.尽量丰富生活。恋爱脑的人就是把生活的重心放错了位置,试试让自己充实起来,其实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感情不是你全部的生活。
3.理性大于感性。在感情中,需要感性的惊喜和浪漫不断地创造新鲜感,但是在遇到感情问题需要处理时请一定要站到第三人称理性的角度上看待事情,别沉迷于感情,不沉迷于对方。
4创造价值,提高自我价值,认清自我价值。他很好,但是其实你也不差。无论多喜欢对方,你都应该清楚,不应该去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你也是个有价值的人,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够, 那就去创造更多价值吧~别一直执迷于他爱我不爱我这个问题中了,人都是向上追求的。
恋爱脑属于精神疾病吗_恋爱脑是一种病吗
今天我想讲讲“恋爱脑”。
现在对一个女孩子,最大的“劝诫”就是,别谈恋爱了。
连新晋女明星玲娜贝儿都被仔细叮嘱:
“现在事业上升期,不可以谈恋爱。”
这背后都是善意的提醒,大多是“害怕”——
怕女孩的人生被耽误,怕放弃了自己的成长,
怕因此失去了人生的很多可能性。
“恋爱脑”也完全成了个贬义词,甚至有人说,
“应该把恋爱脑列入精神疾病。”
陷入“恋爱脑”也是要靠救的,网上有很多“恋爱脑自救指南”,
教大家如何自保和及时止损。
我也听到了很多声音:
“不谈恋爱,啥事没有。”
“单身搞事业不香吗?”
“只有工作永远不会背叛你。”
……
似乎为了免除伤害,人生的优先级里,
首先要被排除的,就是爱情。
这给过我激励,但我也存有困惑:
警惕“恋爱脑”,变成了警惕“爱情”。
围剿“恋爱脑”,也变成了围剿“爱情”。
这件事同样让我觉得遗憾。
这也是我今天想聊“恋爱脑”的原因。
不要一棍子打死“恋爱脑”。
那些对爱情的渴望,想要获得爱情的尝试和碰壁,
不应该如此决绝地,被排除在我们人生之外。
我们真的不需要爱情了吗?
我想起一个片段,37 岁的演员金莎,谈起她最近的恋爱对象,
是游戏里的一个虚拟人物。
她说已经 3 年没恋爱了,想尝下爱上一个人的感觉。
这件事让我有些难受。
我们在爱情里太自保了,这没错。
可现实又偏偏是,如果你不暴露真心,你又很难获得爱情。
于是——
首先,心动是打折的。
有保留地信任另一个人,
随时准备撤退。
其次,对爱情是悲观的。
我听过太多人说,“没遇到那个对的人”。
这个事听起来像玄学,靠老天爷眷顾。
国外有个流传很广的短视频,设置了严密的公式,计算能不能碰到一个合拍的“灵魂伴侣”。
你猜最后结果是多少?
0.53 。
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约等于没有。
最后,维系爱太难了。
我想起电视剧《花束般的恋爱》里,男主对恋爱的期待是: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
它需要什么呢?
你们要始终同频,一同成长。
如果错一步,就会有“千万别陪那个男孩长大”的遗憾。
在一个 TED 演讲里,有人提出了这个困扰很多人的难题;
亲密关系为什么那么艰难?
“在爱与工作之间,
目前为止,
爱更加复杂且更具挑战。”
对目前的我们来说,
恋爱是耗能,
不是不要,是不敢。
一位同事直白地和我说:
谈恋爱性价比太低了。
的确,抛去恋爱,我们的人生会获得什么呢?
没有患得患失。
工作讲效率、讲秩序、讲投入回报比。
爱不是,它往往不讲理,
你精心耕耘,可能颗粒无收。
就像离婚后的周迅说,
“不安。”
没有情绪消耗。
就像远离了危险火源的生活,
不会有“老房子着火”的心痛。
同样,也不会和另外一个人的人生产生牵扯。
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个日本演员,中谷美纪,就是演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的人。
她在恋爱里吃过不少苦,和坂本龙一传过绯闻,后面恋爱也无疾而终。
40 岁时,她说,我的人生要做减法了。
这是她很有名的“终身单身宣言”:
“美味的食物一定要趁热吃。
但要是身边有人的话就必须兼顾对方,
一不小心食物就凉掉了。
我很讨厌这一点。
这点坚持我进棺材前都不会改掉。”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
她在 42 岁结婚了。
对方是她在饭店认识的中提琴演奏家。我想起她年轻时,说找伴侣,
“希望伴侣是一个会帮你把马桶盖上的男人。”
后来她死心,过着不错的单身生活,不知道她想通了什么,更改了决定。
我想先给你看看她亲手写的结婚宣言:
“我二人在前年偶然相遇,
此后几年内一道欣赏艺术、亲近自然、踏上旅途,
结下深刻羁绊。”
她走进了一份羁绊。
这点让我很触动,这也是今天我想说的:
排除爱情的人生里,
也排除了我们体验这份羁绊的可能性。
它可能会带来牵扯、麻烦和痛苦,
它也可能会带来支持、成长和喜悦。
就像法学教授罗翔说的那份爱——
“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
而必然是恒久的一种委身。
它是一种责任。
是彼此牺牲,彼此成就,彼此尊重。”
拉黑了爱情,
也就拉黑了我们享受这份爱的成就的所有通道。
这份爱的成就重要吗?
我很难用一个用精确的答案来回答你。
但我找了一些被认为是“恋爱脑”的女孩,想知道她们如今,是怎样看待爱情。
王心凌是最被可惜的那位。
她恋爱一次,风评就下降一次。
在爱情里,她出丑,总是哭。
失去了职业上最重要的工作机会之一,小巨蛋的演唱会。
后来再上新闻头条,她出现在县城的路演,让人唏嘘又感慨。
直到 39 岁,她费劲重回了小巨蛋,中间隔了三年的人生。
别人问她,
“再来一次,还会这么勇敢地去爱吗?”
她很坦诚:
“很累,
真的不要再来一次了。
但爱情不就是这样,
如果你有机会认真地去爱过一个人
就都值得了吧。”
在爱情和婚姻里坎坎坷坷的周迅也被问过,
“会不会下次学得聪明一点?”
她说,
“学不会。
也不想学会。”
郝蕾的恋爱和婚姻也是,两段婚姻都是以离婚结尾。
看起来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想起她年轻时在博客上写,
“我不贪吃不贪睡不贪钱,唯一贪情。”
人到中年,回忆往事, 她说,不后悔:
“我已经贪到了。
贪完了以后,
才会说什么都不贪。”
今天,我不敢劝你毫无保留地投入爱情,去冒着自己的生活被搅得翻天覆地的风险。
我知道,我们不敢轻易交出把生活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心。
但是,很想和你说,
不要被“恋爱脑”,吓退了对爱情的动心,和尝试的可能性。
即使会碰壁,即使有代价,即使会痛苦。
这是原因:
李银河 66 岁时,被问及,
这一生留下来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这是她的回答:
“人一旦经历了一次爱情,
就会觉得,
跟其他一切生活中的快乐相比,
这个是最快乐的。
有一天我想你也会到我这个年纪,
逝水流年,
这么多年的岁月里留下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说到底,
我想,还是爱情。”
别轻易拉黑爱情。
不是恋爱脑什么意思_有恋爱脑是什么意思
via《恶作剧之吻》
如果有人说你是“恋爱脑”,你会不会很生气?
“恋爱脑”一个词,已经有了一千种(诋毁人)的用法。
恋爱之上脑,小到旁若无人互称宝宝,大到奉献一切事事靠边,都会被人称作“恋爱脑”。有微博网友说:“恋爱脑”“不专心搞事业”快成为一种新的女性羞辱了。
其实,“恋爱脑”一词所内含的意思,仅是某种程度的爱情至上而已。只是在今时今日,全身心投入恋情已经成为了危险的信号。因而,“恋爱脑”被武断地作贬义词用,甚至将勇于付出、敢于相信的人们一网打尽。
今天,让我们来为这些人正正名。
01 #就恋爱脑了,爱咋咋地
via《恶作剧之吻》
说起“恋爱脑”,不得不提到台版《恶作剧之吻》里的袁湘琴。
先放一封令人过目不忘的告白信:
via《恶作剧之吻》
“江同学,你好!我是 F 班的袁湘琴。我想你并不认识我,但是我对你却很了解喔!从第一次在新生训练上看到你,那一天,我的眼光就不知道该怎么离开你……为了不让这份感觉成为永远的遗憾,所以,我决定勇敢地写下这封信向你表达我的心意。”
许多人说,湘琴为爱情失去了自我。的确,湘琴从头到尾都在围着直树转。但,先来读读这封告白信吧!全篇所有句子的主语都是“我”。我了解,我看见,我决定。湘琴在与直树的关系里,所展现的主体性可比大多数普通人都要高。
她从不羞于承认自己的喜爱,勇敢追求看似不可能的恋情。因为她一番纯善又积极的想法,直树第一次明确了未来的理想,她也在自己选择的关系中发奋图强,蠢而不颓。
via《恶作剧之吻》
via《恶作剧之吻》
via《恶作剧之吻》
湘琴对直树说:“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工作,还有恋爱对象,都要让别人来决定。”
可能有人会诟病,湘琴看见了辅佐直树的意义,从而转系成为护士,好似完全没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湘琴种下的信念的种子在生根发芽。何况,如果在亲密关系的互相肯定中找到了值得追求的事物,难道就比一个人“专心搞事业”要低一等吗?没有谁生来就是“独立女性”啊。
via《恶作剧2吻》
via《恶作剧2吻》
via《恶作剧2吻》
是啦,以《恶作剧之吻》等偶像剧为代表的浪漫爱正被祛魅。现实中的性别新闻充斥着暴力和不公,就算是日常的交往中也有古老的伦理幽灵在作祟。人们发现,曾经向往的恋爱总会有丑恶的一面。
《恶作剧之吻》也逃不过。直树在某些时刻有没有冷暴力的倾向?湘琴婚后承担的各种试炼是否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过时的期待?
但不能因为爱情中的结构性困境无处不在,就认为湘琴的“恋爱脑”是无条件的顺从,而漠视湘琴在亲密关系中的勇敢。就算湘琴喜欢的不是直树,她肯定也会过上充满爱的一生。
“自我”难道一定要在世俗意义的成功中体现吗?“自我”不可以在爱的能力和爱的体验中获得价值吗?
爱情至上,也可以是一种个人选择呀。俗话说:“爱咋咋地,我乐意!”
via《恶作剧之吻》
02 #恋爱脑的语言,谁懂
“恋爱脑”多被用来形容女性,但不代表男人不会为爱上头。
如果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第二任丈夫伦纳德·伍尔芙(Leonard Woolf)生在现代,一定是“恋爱脑”的典型案例。自从对伍尔芙一见钟情,他在“独立男性”的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伍尔芙和伦纳德 via《时时刻刻》
从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伦纳德本是一名有着大好前途的政府官员,但他为了在伦敦就近追求伍尔芙,毅然辞职,改行写作。虽然他写得也还成,但为了照顾的精神疾病,便于她毫无压力地写作出版,伦纳德在家里开设了自己的出版社和书店。
via《时时刻刻》
看上去,这段恋爱给伦纳德带来了一堆麻烦。他怎么能这样一而再再二三地妥协和付出呢?其实,早在 1912 年伦纳德向伍尔芙求爱时,他就明白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他写道:
“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为糟糕。因此,我曾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而且他的自卑和驯服会逐渐地使我更加变本加厉。正因为你不是那种女性,就把这种危险无限的减少了。”
“……此外,我们毕竟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很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现实中的伍尔芙和伦纳德 其实伍尔芙是伦纳德的姓,但今人习惯称弗吉尼亚为伍尔芙,而以伦纳德的名字称呼他
这是一封很有名的信。不仅是因为它打动了伍尔芙,也是因为它内含的对人和人关系的巨大的信任。他似乎认为,与伍尔芙在一起的自己,相比于一个不受限的自己,会是一个更好的人。
但在如今这个强调理性与功利的社会,伦纳德式的信任可能会被经济话语解构:他是不是在以自身的机会成本,换取他人的陪伴价值?他是不是通过自己的情感劳动,跨越了他和伍尔芙之间的“才华的阶梯”?
via《时时刻刻》
一旦进入这样的计算,不管认为他是划得来还是划不来,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进入评判一个人是否是“恋爱脑”的体系。好似如果一段关系是划得来的,增添了自身的价值,这人就不是“恋爱脑”。如果是划不来的,这人就是不以自身利益为考量的“恋爱脑”。结论很容易变成,还是专心搞事业,直接了当地在市场中提升自我价值,才最划得来嘛!
这何尝不是一种教条主义。人是多面的,关系也是多变的,不是所有关系都是明码标价的价值交换,也不是所有自我的价值都可以以经济的话语来描述。
via《时时刻刻》
伍尔芙投河自尽时,伦纳德在家中发现了这样的字条:
“如果有任何人能够救得了我,那人只会是你。一切都离我而去,只有你永恒的善意。我不能再继续侵蚀你的生活了。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一对可以比我们过得更幸福。”
有许多话,许多盼望,许多感受,发生在理性和功利的话语无法触及的地方。对于“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对于面对死亡时想起的“永恒的善意”,怕是连最自私的爱情商人也开不了口。
伍尔芙在自杀前给伦纳德留的字条(部分)
03 #恋爱脑,and then?
如果下次有人说你是“恋爱脑”,不要生气。
先收藏这篇文章,方便随时转发
告诉那人,“恋爱脑”也是有门槛的,且全身心投入恋爱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关于自我,以及自我的价值,虽然它们与恋爱的关系日益紧张,但不至于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爱是价值,与他人碰撞的自我也是自我。“专心搞事业”不是万灵药。
“恋爱脑”的确有它危险的一面。PUA,煤气灯效应,精神虐待……这些常在爱情的名义下悄然发生。怎么办呢?就算除去极端情况,恋爱也总有丑恶的时候。要是破罐子破摔,当个无菌环境下的缩头乌龟,不是不行。那不当缩头乌龟,再试一试,也是可以的吧?
via《粉红女郎》
在意识到爱情中的博弈和控制之后,我们依然要思考:浪漫爱祛魅之后,还剩下什么?人和人如何共同生活?旧的价值坍塌之时,总要有人在废墟中找到新的路径。
最后,“恋爱脑”是病吗?
如果有病,不是你的病,是这个无法建立信任、只好紧握自己的时代的病。
via《老爸老妈浪漫史》
读完这篇,你是不是发现,投身爱情的人,都很会写情书。爱、脆弱、亲昵、不能自己……写得很诚恳。这是为数不多的时刻,可以脱下社会套上的外衣,与亲近的人讲一讲最真实的感受。
这种流动的、复杂的、激烈的爱的表达,在一个反感“恋爱脑”的时代,已经很少见了。却依然有人在书写那些正常的不正常的关系,描绘那些不愿从情感漩涡中抽身的人。
在作家苏方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暴雨下在病房里》里, 在瘟疫的低气压中,人们 以最赤裸的面目角力,在文字里 袒露最隐秘的情感。
▼ 寻找病友
比如委屈:
“你说我的难听话,我都拼命不放在心上。只是你说‘我的爱让你不喜欢自己了,而你本该很喜欢自己的’,这太叫人伤心。自你以来,我令自己惊讶,令自己羞愧,你明知道,却不救我。倘若我做的是坏事,唯一的安慰是你成长为更好。要是你连这一点也不认,就真没良心。”
或是嫉妒:
“我不嫉妒你的年轻,我嫉妒他们的,这些蠢货,我嫉妒,可是不害怕,谁能像我一样听得懂你说的话呢?甚或是你没说的那些。你要去玩,要见人,我挡不住,可不该是那些人。我已经死了,我活在有你的梦里。你不要以为梦是假的,就是这梦让我每天睁眼醒来,走出门去。梦是真的。”
废墟之上,总有人继续去爱,去伤心,去相信,去拓宽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总有梦让你睁眼醒来,走出门去,不是吗?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shenghuo/qinggan/169912110682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