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季 家长要做好这些准备

妈妈无忧网

宝宝入园季 家长要做好这些准备

  转眼八月已经到来,9月是入学季。终于,宝宝要开始幼儿园的生活,认识更多的朋友,全职带娃的妈妈们也将要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了。

  对于家长来说,对宝宝入园充满了期待,但对宝宝来说却不一定哦。每一年的入园季,总有不少孩子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心理压力、陌生感,甚至是恐惧感,甚至会哭闹不停。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就要着手给孩子做入园准备了。

  一、情绪准备,增加上学兴趣

  无论是成人孩子,适应新的环境都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未曾离开家的宝宝来说,突然进入陌生的环境,要长达一天的时间,产生焦虑感其实也很正常。作为父母,要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安抚好宝宝的情绪。

  比如:

  在宝宝准备入园前的一两个月,可以经常带他到幼儿园里去参观、玩耍,看看哥哥姐姐是怎样游戏、唱歌、画画的,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如果不能进去,也可以在周围跟孩子讲一讲,告诉他将来也能跟里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也会激发爱上幼儿园的兴趣。

  要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如果宝宝有同一小区玩得比较近的小朋友,可以一起上幼儿园,这样会让宝宝减少陌生感。宝宝的朋友多了,就会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为将来的集体生活做准备。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宝宝扮演老师,爸爸妈妈以及玩具们扮演学生,模拟一下上幼儿园的情景。

  借助绘本来讲解,增加上幼儿园的兴趣。但要注意,千万别夸大幼儿园好处,别做一些会超出预期的承诺,以免让宝宝产生落差。

  二、物品准备,缓解分离焦虑

  上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是事情,准备必须的用品是仪式感的体现,做得好的话,能增加上学的兴趣,也能缓解分离焦虑。

  比如:

  提早带宝宝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书包、毛绒玩具和书,也可以和老师沟通,让宝宝带上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去上幼儿园。有熟悉的东西在身边,能很好地缓解分离焦虑。

  除了常用的用品要提前准备外,还应该另外准备一些好看舒适方便穿脱的衣服、鞋子。不要给宝宝选择穿脱不便的衣服,否则导致尴尬的事情发生,增加不愉快的记忆,宝宝照样会对幼儿园产生排斥。

  三、能力准备,适应集体生活

  上幼儿园了,就意味着宝宝将来要开始进行集体生活,要掌握更多的生活能力了,这些都需要在入园前提前锻炼好。

  比如:

  学会自己吃饭。

  从现在开始就别再追着宝宝喂饭啦,让他坐在饭桌前吧!虽然幼儿园的老师也会喂,但是老师会表扬吃得好的宝宝哦。

  学会自主如厕。

  可以利用夏季训练宝宝穿脱衣服、独立大小便的能力,并鼓励宝宝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例如:“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

  培养规律作息。

  上幼儿园时,孩子们作息时间都是统一的,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比如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

  宝宝要离开“小家”到“大家”,刚开始那会儿总是会不适应的,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耐心帮助他过度哦。为了避免更多不适应的情况发生,建议妈妈们提早做好入园的准备!

  上幼儿园的最佳年龄

  送宝宝去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在3-4周岁,但男孩子最好比女孩子晚半年到一年入学比较好。

  男孩子在心理年龄上是小于同岁的女孩的,而且语言能力也不及女孩子。当女孩子三岁的时候去幼儿园了,作为同岁的男孩子会比女生更难带,而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调皮,是不容易管束的。因此,建议男孩子要比女孩晚入学一年半到两年,这样上学父母想要的效果就出来了,也有利于孩子的脑力智力发育和开发。

  上幼儿园年龄的影响因素

  宝宝具体的入园年龄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1、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家长应具备送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态

  送宝宝上幼儿园,家长要安排好接送宝宝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业余时间,不至于不看护宝宝,自己空虚,时不时打电话问宝宝在园情况或者到幼儿园看宝宝。 成人的心理没调节好,将影响宝宝的入园情绪,也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

  2、从宝宝的角度来考虑:宝宝的生理及心理条件都具备

  宝宝到了2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他开始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宝宝也能独立行走、语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到3岁左右宝宝的语言能力、控制能力具备,协调性非常好。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能力、智力、沟通说话能力,最起码饿了或才困了能和老师沟通。(参考网站:太平洋亲子)

宝宝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宝宝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入园焦虑症属于分离性焦虑。如果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就可能引起宝宝出现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部分宝宝甚至会因为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梦魇,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那么,宝宝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和解决方法有哪些呢?

宝宝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1.积极暗示。宝宝长大了,可以去幼儿园了!宝贝你真勇敢!老师说你表现可棒了,自己吃了一大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并且深受影响。

2.情感援助。给孩子带上安慰物,一个毛绒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离开亲人的陌生环境中,这个玩具承载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现在很多幼儿园也会在入园须知上建议刚入园的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

3.一定要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去上幼儿园所面对最大的困难就是和父母的分离,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陪伴,孩子总是会非常无助和恐惧的。而作为家长,如果想要解决这个方法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都坚持自己去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无疑是让孩子最能够安心的方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只是暂时来一个地方学习知识罢了,到了时间,爸爸妈妈自然会来接自己回家。

4.循序渐进。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采取晚来早走的方式入园,减少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孩子感觉一天不是那么漫长、难熬。

儿童焦虑症都有哪些症状

1、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2、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3、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儿童焦虑症只要经过正规的治疗之后,孩子才能恢复健康。每个孩子恢复时间不一样。家庭的和睦、成长的环境、压力的大小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父母就要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多多关心小孩的身心健康问题。

3岁宝宝入园体检项目

3岁宝宝入园体检项目

年龄比较小的宝宝还没有达到上小学的年纪,通常都是需要到幼儿园里的,因为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人很多,很容易就会出现感染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避免传染疾病。在入园前都需要做体检,那么小孩子做入园体检需要带什么?

小孩子做入园体检需要带什么

1、宝宝的出生证及复印件。2、户口本原件复印件。3、接种证原件。4、健康体检表(在当地医院做的入托前查体证明)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等。幼儿体格检查及评价、ALT+乙肝两对半、血常规、甲肝——IgM、胸透、心电图、血型;在园儿童体检项目为:幼儿体格检查及评价、血常规、乙肝表面抗体监测、甲肝IgM抗体监测、口腔涂氟防龋、听力筛查(纯音测听)、弱视斜视筛查(人工)、心理量表测试。入园体检其实很关键的,对于体检的孩子来讲,没有疾病最好,有疾病的话还可以及早的发现,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讲也是一个保障。

常规体检在生活中很重要的,成人也好学生也好,都是需要进行体检的,给大家介绍几种检查套餐:1、肺癌检测:项目包括内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1)、癌胚抗原定量(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胸部正侧位。通过检查,可以及早的发现癌症。2、鼻咽癌检测:项目包括男外科/女外科、耳鼻咽喉科、EB病毒抗-VCAIgA。检查很重要的,检查了才能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3、胃幽门螺杆菌检测:项目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呼气试验),13碳-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它与胃部炎症、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关联。通过检测,能够及早发现胃部的问题。综上所述,幼儿入园体检的时候需要带的资料不少,建议家长朋友在孩子做入园体检前,先将这些资料准备好,以免出现遗漏的情况。另外,幼儿入园体检项目是比较多的,家长朋友要有耐心,并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入园体检项目。

儿童体检需要空腹吗

儿童体检需要空腹3个小时,方可采血。一般5点之后不再进食,8点钟上班到儿内科进行采血。采血的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清钠钾氯、碱性磷酸酶,还有锌、铁等微量元素的检测。

同时要做全身的检查,检查儿童的心、肺、肝、脾、四肢、皮肤、眼、耳、口腔、淋巴结有没有异常,听力是否正常,4岁以上儿童要增加视力检测。婴儿要注意前囟和的后囟的闭合、牙齿的萌出情况,观察有无郝氏沟、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的佝偻病等。还要询问父母孩子2次体检之间的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睡眠、户外活动的情况、神经发育的情况等,小婴儿还要测头围、胸围、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对儿童进行身体检查需要相对的空腹。检查必须有血常规,肝功,前一晚八点后少吃或少吃,否则会影响检查血型的效果。另外如果小孩要做腹部B超,查肝、胆、胰脾,也要禁食6-8小时,否则会影响B超检查结果。体检时建议自备零食或早餐,当小伙伴做完需要空腹检查项目后吃东西,避免小伙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推荐阅读:

  1. 宝宝入园焦虑症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2. 3岁宝宝入园体检项目
  3. 宝宝入园前 需要做足哪些准备
  4. 宝宝入园不合群 4个方法来解决
  5. 宝宝入园后总生病 妈妈可以这样做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baike/1698658376266082.html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