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细节,如果做错了,都可能对宝宝的耳朵造成伤害。
1、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宝宝的耳朵里面长耳屎了,很多妈妈会控制不住给宝宝掏,管它是棉签还是掏耳勺,只要能把宝宝的耳屎掏出来,那就毫不犹豫地往里塞。
实际我们给宝宝掏耳朵时,并不像给自己掏那样能有明确的感受。用棉棒给宝宝掏耳朵,你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深浅、方向,很有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建议妈妈们,不要有强迫症,如果看到宝宝的耳屎流出耳道外了,轻轻用毛巾或纸巾清理干净即可。
不要试图把棉签或其他东西伸进去,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比如说,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就能帮助耳屎自行排出耳道。
如果孩子耳道内的耳屎过多影响到听力了,还是上医院让医生来处理吧!
2、拍打宝宝的脸
有些爸妈在逗乐宝宝时,会拍拍宝宝的身体闹着玩,但千万要注意别拍打宝宝的脸,以免刺激到耳膜。
也注意别让其他孩子拍打宝宝的脸,因为孩子往往不知轻重,有时下手重了,会直接伤害到耳膜,造成宝宝的听力受损。
3、长时间处于噪音大的环境中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表示噪音对胎儿和宝宝都是有伤害的!
并且,噪音对人的伤害,往往是渐进式的,潜移默化的:起初我们只是觉得声音有点大,可能不当回事。慢慢地我们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听力就会逐渐下降,要是声音不够大,我们就可能听不见了。
这点对孩子尤其要注意,婴幼儿还不会说话或不善于表达,这时噪音对他们的危害,他们是说不出来的!
因此,想要保护宝宝的听力,务必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处于噪音太大的环境中。
4、用力擤鼻涕
宝宝感冒流鼻涕时,很多妈妈会用两个手指捏住宝宝两侧的鼻翼,让宝宝用力将鼻涕擤出。然而这样做受伤的往往不是鼻子,而是耳朵。
因为鼻子和周围的器官是连通的,用这种方法帮孩子擤鼻时,鼻腔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侵入鼓室,轻则引起暂时性耳堵塞胀闷感(这种感觉相信我们妈妈都曾有体会),重则导致耳痛、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脓液外流,听力下降等。
正确做法是:让宝宝的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
5、耳朵进水处理不当
正值夏天,很多孩子喜欢到户外游泳,或者洗澡的时候喜欢在浴室里面玩水,难免会出现耳朵进水的情况。如果孩子的耳朵进水了,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出现耳朵发炎等情况。
大一点的孩子耳朵不舒服时,可能会说自己耳朵疼、胀,或者有“呜鸣”声;但小一点的宝宝还不会表达,只能摇头哭闹或用手抓耳朵。
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妈妈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了中耳炎。可以看看孩子的耳朵,如果里面的鼓膜又红又肿,多半患了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早带孩子就医。
孩子耳朵进水应该这样做
1、用干毛巾或纸巾,把外耳廓的水全部蘸干,轻轻将干净的棉球放在宝宝的耳道外,让宝宝的头向入水一侧倾斜,让棉球自动把水吸出,等棉球潮湿后就将它拿出来。
2、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指导他把头侧向一边,使进水的耳朵向下,将耳朵向后上方拉,单脚跳,借用重力使耳道中的水流出。
3、还可以把手掌紧贴孩子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
6、随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孩子发烧感冒时,很多妈妈会根据“个人经验”给他服用药物,或者不遵医嘱服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剂量。殊不知这样做的风险非常大,严重时会直接伤害到听力神经,使孩子永远失去听力。(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提醒妈妈们一句,药没吃对,孩子受到的伤害比疾病本身对孩子的伤害还要大得多!
此外,我们的家里并不需要常备各种抗生素或者其他药物,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切勿按个人经验随意使用。
7、提捏鼻子
“孩子的宝宝鼻子扁,经常捏捏,鼻子就会长得挺。”这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同许多旧观念一样,这样做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幼儿的鼻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孩子的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从而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
另外,幼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乱捏鼻子还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8、吸入“二手烟”
渗出性中耳炎是儿童中耳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2~6岁的儿童,是造成听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症结,就在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听力随之下降。时间长了,黏稠的积液会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
爸爸要戒烟,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吸烟,也不要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以杜绝“二手烟”之害。
9、躺着喂奶
小宝贝肠胃发育不完善,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常常会反胃,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如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都可以,不可图省事而将孩子平放于床上喂食。(参考网站:太平洋亲子网)
孕妇在孕晚期出现早产情况很常见,这些动作做完风险更高
正常情况下,在怀孕晚期孕妇出现早产的情况会比较常见,如果在晚期还经常抚摸肚子、长期保持同一个动作或者是频繁出现宫缩等情况那么出现早产的风险就更大了,随时都有可能会早产,因此希望孕妇怀孕之后就要多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变化,避免出现早产的情况,还有就是如果孕妇发现有早产的情况,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就医,避免对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孕晚期一般是从怀孕28周开始算起,直到分娩,也就是包括了8月、9月、10月这3个月份,胎儿在孕晚期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孕妇还比较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炎症、羊水过多导致子宫张力过大等情况,并且还容易早产,如果在孕晚期做特定的几个动作,早产的风险更高。
保持一个动作:如果孕妇在孕晚期长期保持站立或下蹲状态,就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大,从而导致胎儿早产;经常抚摸肚子:如果孕妇在孕晚期经常抚摸肚子,那么就会比较容易导致宫缩,进而增加早产的风险;同房:在妊娠晚期,骨盆、膀胱和肛门部位已经比较敏感,性行为不当可能会刺激子宫,导致早产。
除了以上几种行为之外,如果孕妇在孕晚期生活习惯不好、抽烟、喝酒等,都会对子宫产生刺激,并且对于已经有早产症状或有过早产史的孕妇来讲,更应该避免这些动作出现。
剖腹产后想快速恢复 这些动作不能做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医疗水平是一天比一天高了,尤其是在生孩子这方面,以前都是顺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得顺产,现在身体稍不有不适的地方可以跟医生商量选择剖腹产,这样一来,大人孩子的安全系数就高了不少,生娃后,产后护理自然就成了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点,因为剖腹产需要在孕妇肚子上动刀子,所以手术后的伤口在麻药之后会非常痛,所以伤口的护理也很重要,护得的好就恢复得快,恢复期间妈妈无忧网特意提醒宝妈们以下这几个动作很危险,最好不要做,否则会延长身体恢复的时间。
一、没有及时上厕所
剖腹产后刀口人又痒又痛的,如果妈妈这个时候做下蹲的动作或者太用力时会让伤口更疼,有些宝妈为了避免疼痛就干脆忍着不上厕所,这样做更不好,不仅会引发大便干结,而且会惹上一些疾病,这样一来就不得于产后身体恢复了,所以育儿栏目妈妈无忧网在这里建议宝妈们该上厕所时一定要记得上,伤口再疼也不要憋着,有条件的话可以采取坐便来解决排便问题,这样既能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而且伤口的地方也不会很痛,另外,生娃后一定要适当的喝一些水,上完厕所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免得引发感染。
二、身体一直吹风
生娃后的身体都比较脆弱,如果长时间吹风或是太冷的话,寒气就会入体,继而惹上疾病或是月子病,而且生娃后的身体非常容易出汗,毛孔时刻保持张开的状态,所以不能着风,也不能吹风,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要一直对着空调吹,空调的温度不要调的太低,26℃-28℃度是比较适宜一个温度,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三、躺在床上的时候老是平躺
肚子上挨了一刀,所以产妇们最好不要平躺在主床上,平躺的姿势列容易让妈妈感觉到伤口痛,所以最好是侧着躺,这样可以减少对肚子的拉伸,适当的将腿向上弯曲一些,这样伤口会好得更快,宝妈可以在背后垫上一条小被子或是枕头,这样可以缓解翻身的时候带来的疼痛感,另外翻身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免得牵扯到伤口引起疼痛。
四、沐浴和泡澡都不要
有的宝妈非常爱干净,产后没几天就想洗澡了,如果是剖腹产的话,肚子上的伤口是不能不沾水的,要时刻保持干净状态,如果非得洗澡的话,可以用毛巾擦一擦,要避开伤口的地方,沐浴或是洗澡什么的还是不要了,先忍一忍,等伤口好得差不多了再洗澡,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妈妈们产后一个月内宫颈不会完全闭合,这个时候如果泡澡的话会引发下身感染,所以尽量不要用泡澡的方式来清洗身体,免得下身感染。(()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不能用作临床诊断及用药依据,不可替代医生的诊疗意见。本站不提供用药建议,服用何种药物请严格遵守医嘱
本文链接:https://www.mama51.net/yuer/zaojiao/1698886754620890.html